任保也开心,他为太后开心是一层,为寿姑娘是他出宫接来的开心,为了接加寿,他六宫总管的职位总让拿下来,落得低等太监侍候徐夫人回乡治病。也为自己那跟随忠毅侯的外甥关安开心。
大家欢欢喜喜簇拥着加寿回宫复命,皇后在枕上更难过不堪。“我错了吗?我又错了?”
她闭上眼眸,柳至和加寿也轮流出现。挡不住的面容里,柳至含笑翩翩,还是当年太子最宠爱,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少年。而加寿胖墩墩走路软软,这是她刚进宫的那一年。
又是两滴子浊泪从她眼角慢慢的滴下来。
……
黄昏,晚霞上来,把忠毅侯府的朱红大门照出玉色光辉。袁训赶着车行过大门,看角门的人见到,把角门拉开。车行进去,还能听到里面稚嫩小嗓音的背书声。
二门外停车,奶妈和丫头从后面下车并不匆忙。袁训揭开车帘,和女儿对个脸儿,惹得加福格格一声笑,张开小手到父亲怀里。
有一只小手上面必然有一本书。
加福在这时候说的话也往往是:“爹爹,今天教我背到这里,战哥儿说只到这里,我还是比他多。”
对于此时的小女儿,袁训疼到骨头里。虽说他的孩子他都疼爱,但加福表露出小神童的迹象,不由得当父亲每每见到她,总像看到家里的另一个骄傲。
她的长姐加寿依就六宫里“横行”,这是有些人的说法。用当父母的话来说,是六宫里协助太后当家,太子府上为大。
二妹香姐儿虽然没有这么大的福气,但近来学乐养花,收拾出来好院子太后喜欢,也是父母亲的心头宝。
最小的加福今年五周岁,不出彩也正常。但她最近是亲戚中津津乐道的女学生,让袁训不管见到谁,都是满耳赞赏声。
答应着女儿,把她一路抱回正房。先和宝珠见过,然后夫妻带着去见长辈,回一声女学生到家。
宝珠接住父女们,送上两个盒子。袁训漫不经心地猜道:“柳家送来给寿姐儿的?”
“另一个是太子殿下送来的。”
袁训恍然,殿下越来越懂事,柳家折损了人,殿下只有心疼的才是。
先看太子送的,红木大盒子里面是数个小盒子,打开来,一个是龙眼大的珍珠串成珠花,做一对。一个是白玉手镯,两个。一个是一排五对簪子,分别雕刻花纹和宝石。还有一个小盒子,是一把子红玉珠子,跟晚霞有得一拼。
袁训道:“太子殿下想得周到。”挑出有福字纹的金簪子,唤过加福给她一左一右的带上:“明天有一根给战哥儿。”加福说好。
余下的袁训捧着,带上孩子们往母亲房里来。
每天晚饭前,安老太太就到袁夫人房里来。这样免得孩子们请安要跑两个地方,在这里一处受礼就行。
谢氏石氏方姨妈母女带着禇大路早就过来,见袁训夫妻进来请安,把盒子呈上:“太子府上送来,这应该是殿下的授意。”
袁夫人会意,方姨妈她们都在,不好谈论宫中的事情。看了看,也说想得周到,阖家人都有。
把一对珠花和安老太太分了:“老太太,你一枝我一枝,小六生日那天刚好戴这个。”
安老太太喜盈盈接过。
白玉手镯留给宝珠,余下还有四对的对簪,一式两枝。把执瑜的给他,让他明天分一枝给称心。把执璞的给他,让他明天分一枝给如意。小六和小小苏的袁夫人留下,香姐儿的一对全给了她。袁夫人不多说,香姐儿也不提,自己个儿玩两枝,感觉良好。
玉珠子分给谢氏石氏和方姨妈母女,龙书慧和念姐儿住在陈留郡王府上,袁夫人让送几个过去串扇坠儿也行,系在荷包上面也行。
太子果然是周到的,这个家里人人都有。这也是太子常来往袁家,知道岳父家里是有东西人人不少,内中有太子的一腔羡慕。加寿的不在这里,想来太子自己另外给。太子府已归加寿掌管,不管给什么也不过是他们两个的东西取出来,再给他们两个自己。
分家,一家人去用晚饭。方姨妈往老太太面前陪着说话,谢氏石氏觑着袁夫人今晚会不会姑丈,不会就陪她多说几句。
方明珠红着脸告退:“托这里的福,大路明天进学去,我给他再收拾一回笔墨纸砚。”
袁训和宝珠带着孩子们回房,孩子们在前面走着,侯爷在后面悠悠:“接来倒没有错,祖母也有人陪,母亲也有人候着。”
宝珠和他并肩而行,柔如春波的眸光轻轻抬起:“侯爷就是这一条好,总是看得到别人的好。所以,这接来以后,长辈面前我疏忽也没什么,你还落下一个好名声。”
“好名声全是宝珠的,我一出门,家里全归你照管。”袁训把好听的话还回来,对宝珠温柔一瞥,把她手握住,兴头上来:“走,回房去预备,今天晚上顺带的谢宝珠。”
宝珠嘟起嘴儿不依:“能不能不顺带,特意地谢一回宝珠。”袁训还没有回答,和哥哥姐姐走在一起的加福回首:“爹爹母亲快些儿,加福还要念书呢。”
“你看,我哪里有许多闲功夫谢你,能顺带上你就不错。”袁训借势说过,和宝珠笑容满面回房。
执瑜执璞香姐儿进房就嚷:“说有好玩的,带我们玩什么?”宝珠含笑:“先坐会儿,等咱们的女将军念一段儿兵书。”
让丫头取针线筐来,和执瑜执璞香姐儿刚好做两对拈线。袁训抱着加福在榻上,见到微笑:“儿子们天天说当大将军,你倒让他们做这个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