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认知当中,漕运恢复了,漕船抵达通州,李郁筹粮的功劳才能圆满。
否则,他的功劳就会大打折扣。
自己许诺的实职知县,说不定也会吹了。
合情合理,逻辑圆润。
他忧心忡忡的把江北的现状告诉了李郁,而且告诉他不必过于担心。
钱峰是个能吏,不是光会耍嘴皮的御史。
人心齐,运河通。
一万民夫不行,就上十万民夫挑河。
朝廷不看伤亡,只要运河畅通。发挥咱大清的人力资源优势,啥困难都能克服。
一瞬间,李郁想到了一句名言:
再大的困难除以三万万,都是小事一桩。
不过,也可以反过来想,
再微弱的力量,乘以三万万,都是滔天巨浪。
离开了布政使衙门,李郁又去了知府衙门。
照例,给黄夫人带了一件不起眼的珠宝。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啊。”
面对黄文运的再三告诫,谆谆教诲,自己还能说啥呢?
掌握了土特产原理,理论上可以混好任何一个朝代。
毕竟人这种东西,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的。
惊诧,抨击,理解,成为
……
出了知府衙门,门房凌阿六悄悄跟来了。
“你有事?”
“李爷,大狱里抓了一个贼,他说是你的故人。”
“哦?姓谁名谁?”
“小的没问,想着这事不能声张,我就悄悄的把人带出来了。你去看一下,若是真的就带走。若是假冒的,小的就帮着料理掉。”
李郁笑了,没想到这门房还挺会办事的。
看来他开的望北楼的生意不错,赚足了。
这才会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平事,还别说,这种小事确实需要有人盯着。
马车里,一个手脚捆着的汉子,直勾勾的瞪着自己。
很显然,是个陌生人,面目凶恶,一看就是多次创业失败的货。
“我是李郁。”
“啥?”
“我说,我是李郁,听说你找我?”
“呀,快放开我。我是史密斯船长的水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