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虎烈豹骑犹在,根基未损呀!”管仲接着反驳道。
管仲这样的人,向来是能以最小损失解决问题就以最小的损失解决问题。能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就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夷吾此言有理,取河东、山阳,扼守燕荡、中行山脉,将镇北困于山阴一地,几年下来,镇北自败!”老成持重的赵安陵又一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镇北军所在的山阴之地,有山川之险,西有大河一路向南流向河东、河西双河之地,以此隔绝大剑等四小王朝,避开大武兵锋。
而山阴之东之南为燕荡、中行山脉,之北与燕北共据天幽山脉,虽为兵家险地,地利优势拉满,但一旦被别人拿了燕荡、中行天险,那双方攻守之势直接易转。
燕北一地无法供应整个镇东军,山阴一地就可以供应整个镇北军了吗?
大家曾经都是朝廷兵马,如今没了朝廷供养,又将其困在山阴一隅之地,对方不可能依靠吃老本一直撑下去的。
这才是赵安陵、管仲他们的根本要点,对于镇北,见好就收,趁着对方内乱,将镇北前些年控制的山阳拿下,对于镇北的根基之地山阴则不可操之过急。
主打的就是一个困字,等对方过几年陷入最虚弱的时候,一力平之就是。
“以安陵之计!我军大可佯攻青北,实取河东、山阳,北锁镇北,使其于山阴一地内斗,坐断北地,再观靖王与诸雄争斗,待得其两败俱伤,百万大军顷力南下,何愁大业不定,大苍不平?”高颎亦是言辞恳切道。
平苍策的提出,很重要的一点,王羽位于金角银边,而靖王位于草肚皮。
群雄大多交由靖王讨之,而压力较轻的北地通过打假赛来积蓄实力,此消彼长,以此平苍。
“好了!当此之时,务将靖王拖入此战!”王羽制止住了又要争吵起来的众人,此时,王羽的心中,分明已经有了决断。
“此事易尔,联靖伐威就是!”张宾面带笑容道。
蒯亮百无聊赖的坐在右手边的首位上,好歹是老人,该有的尊重还是有的,自然要将其放在首位上。看这两拨人不停的争吵,蒯亮甚至无聊的打起了哈欠。
蒯亮的为人风格和贾诩差不多,只不过没有贾诩那么严重而已。
也正是因为贾诩那种为人风格,这一次的秘密会议,王羽干脆就没通知他,反正就算是他来了,也只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但凡是王羽不问,对方就不知道主动开口的。
至于蒯亮,虽然没到了贾诩那种程度,真到了要他担责任的时候自然会担起来,但如果是现在这么一个情况,身边一堆神队友的话,他就会默默的在一边划水了。
而同样是看着这两拨人的争吵,王羽算是明白了东汉末年袁绍的烦恼了,有的时候,这谋士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谋士一多,方针战略也就多了,关键是他们说的还都有道理,不管是哪一方说的都是对的,只不过需要去衡量这其中不同的利弊得失而已。
如今的情况,赵安陵、管仲、高颎、荀彧、萧何,他们的观点大概是一系的,就算是略有差别,但也是细枝末节,至少主线上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总体来说,都是选择以稳为主,用最小的损失来解决问题。
姚广孝与张宾这两个人的观点相差不多,都是主张抓住机会直接干的。
至于最后剩下的那个滑水的,暂且不用多说。
面对这种两个方案都正确的情况,王羽也暗自嘀咕了起来,究竟要选哪一条,确实还需要深思熟虑一番才行。
深思熟虑并不代表是优柔寡断,果断的前提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果断,什么都没想,就直接拍脑袋做决定,那不叫果断,那叫莽。
“主公,镇北比之镇东如何?”管仲凝声开口道。
“自是不惶多让!”王羽沉声开口道。
镇北与镇东两军,这实力上确实是相差不多。
四镇将军府,其实兵员等各方面的质量相差不多,之所以说镇北与镇东两军比之镇西与镇南两军强上一些,那是因为镇北与镇东两军在骑兵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