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一口气读懂中国史读书笔记 > 第二十七章 苏轼沉浮人生 才华盖世命运多舛(第2页)

第二十七章 苏轼沉浮人生 才华盖世命运多舛(第2页)

(1)杭州:民生为本的“父母官”

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此时的杭州,因太湖淤塞,“水浅易涸,旱则无水”,百姓饮水困难。苏轼实地勘察后,提出“浚治六井”方案,修复唐代遗留的六个地下水库,解决了城区饮水问题;又疏浚西湖,用挖出的葑泥筑成“苏堤”,既防涝又美化环境。他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不仅是西湖的写照,更暗含他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解。

(2)密州:从“狂放”到“深情”的蜕变

1074年,苏轼调任密州知州。密州“地瘠民贫”,且蝗灾、旱灾频发。他“斋厨索然,不堪其忧”(苏轼《后杞菊赋》),却仍“日享一肉”,将节省的俸禄用于赈灾。此时的他,既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报国之志,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儿女情长——这种刚柔并济的词风,突破了晚唐五代“艳科”的局限,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

(3)乌台诗案:生死劫中的文化觉醒

1079年,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按惯例,他需向皇帝上《湖州谢上表》,文中写道:“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本是谦逊的自辩,却被新党断章取义,弹劾其“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御史台(别称“乌台”)派人搜查苏轼住所,从诗集中找出“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等句,诬陷其“怨望朝廷”。

这场“文字狱”持续四月有余,苏轼被关押在御史台监狱,备受拷掠。他在《狱中寄子由》中写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甚至做好了“身后事”的安排。最终,因弟弟苏辙“愿弃官以赎兄罪”、旧党王安礼(王安石弟)力谏,加上曹太后(仁宗皇后)干预,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无实权,近乎流放)。

3。2

黄州:从“政治失意”到“文化哲人”的升华

黄州(今湖北黄冈)五年(1080-1084),是苏轼人生的最低谷,也是其文学与思想的巅峰期。

(1)躬耕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

初到黄州,苏轼无官舍可居,暂寓定惠院;后得城东荒地五十亩,亲自垦荒,自号“东坡居士”。他在《东坡八首》中写道:“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这种“农夫”身份的转变,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的艰辛,也催生了对生命的敬畏。

(2)赤壁悟道:“天地与我并生”

1082年,苏轼两次游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非三国古战场),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前赤壁赋》中,他与客问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融入山水,最终得出“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结论——这正是庄子“齐物”思想与禅宗“空观”的融合。

(3)词风革新:“以诗为词”的突破

黄州时期的词作,彻底摆脱了传统词的“艳科”束缚。《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将自然风雨与人生困境打通;《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则是对儒家“修身齐家”与道家“逍遥游”的双重反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这种“旷”,正是黄州岁月沉淀出的精神高度。

3。3

后贬谪时期:从惠州到儋州的“文化教化”

哲宗亲政后(1093年起),新党复起,苏轼被一贬再贬:1094年贬英州(今广东英德),途中再贬惠州(今广东惠州);1097年再贬儋州(今海南)。此时的他已近花甲,却依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

惠州“瘴疠之地”,苏轼却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他推广先进农具“秧马”(插秧工具),建议官府“严打盗牛”,甚至出资建桥修路。他在《荔枝叹》中痛斥“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批判当权者不顾民生),其批判精神从未衰减。

(2)儋州:“兹游奇绝冠平生”

儋州是当时最偏远的“天涯海角”,“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答李端叔书》)。苏轼却在此办学堂,自编教材,培养出海南历史上首位进士姜唐佐;他研究《周易》《尚书》,写成《东坡易传》《东坡书传》;甚至“着书以为乐,训传其家学”(《宋史·苏轼传》)。离琼时,他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将贬谪视为“奇绝”的人生体验。

四、千年回响:苏轼的多维文化人格

苏轼的生命虽止于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但他的影响却跨越千年。从文学到艺术,从思想到生活,他成为中国文化中“立体的偶像”——既是中国士大夫“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典范,也是普通人“诗意栖居”的精神导师。

4。1

文学成就:宋代的“文化坐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