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风起明末最新章节无弹窗笔趣阁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风(第3页)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风(第3页)

这些兵马用来进攻虽然乏力不足,但是若只是防守,这些兵力依托着此前修建的堡垒群,足以支撑整个西面的战局。

代正霖侍立在陈望的身侧,他看到了陈望将目光投到了济宁城南的区域,心中会意,当下将济宁城南的情况讲述开来。

“济宁城南部、东部城墙多为我军炮火所摧毁,大段城墙倒塌,城门也被我军利用障碍堵塞,难以及时调兵驰援。”

“但是济宁作为城池,仍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援作用。”

“黄台吉所部驰援而来,因为我军的限制,必然会先在济宁城东北处,原济宁清军城南大营处停驻。”

“清军援军可以从济宁城南大营,直接进入济宁城中,自济宁城出,进攻济宁城南。”

“我军必须要在济宁城南地区留下一定的部队,以防备可能到来的袭击。”

陈望点了点头,如今参谋司的发展迅速。

最开始的时候,参谋司从各营之中选拔出的青年军官们,一直都只是学习,根本就没有谏言的能力。

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陈望将将校们召集而来,参谋司作为情报提供,军情分析,将校们建言献策。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谋司的这些青年武官们逐渐的成长。

参谋司真正的开始运作,他们学会了如何打仗,如何制定方略,如何未雨绸缪,假设情况预防可能到来的袭击,并为此制定相对应的方案。

参谋司的步入正轨,也让陈望少了许多的工作,精力消耗也更加的少了。

“参谋司的意见是什么。”

陈望没有直接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虽然对于如何的部署,他的心中早有决定,但是在听到了参谋司的汇报之后,陈望改变了决定,询问起了参谋司的意见。

代正霖微微一怔,一般情况下,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陈望很少询问参谋司的意见。

不过也只是稍微的停顿,代正霖很快便恢复了干练。

“参谋司意见,自济宁往城南,主要在于两地,一为城西南之草桥,二则为济宁城正南之绩水关。”

“春汛之后,河水上涨,只需要毁掉这两处关桥,便可使得清军难以调动大军渡河南下。”

“我军只需要在后方,济安桥、下新关这两处关桥设防,布设炮台十三座,便可以完全遏制清军南下,对于我们在城西城东两地的部队所造成的威胁。”

代正霖一边说着,参谋司的参谋武官也随之将一面面代表着炮队的旗帜插在相应的地方。

“具体部署如下:令湖广镇第一师留下三千步兵以守济安桥,下新关使河南镇第三师同样留下三千步兵。”

“十三座炮台,留下重炮十三门,野战火炮五十二门,每座炮台共五门火炮,足以支撑整个战局,瓦解清军南下之势。”

“济宁城南城东两处城墙的炮台,基本已经被我军重炮阵地所摧毁,也难以对我军的部署造成威胁。”

“如此,湖广镇第一师可调动兵力为一万六千人,河南镇第三师可以调动兵力为八千人,全部可以调往城东。”

陈望的目光随着沙盘周围参谋武官的部署而游动。

战场的局势也随着而逐渐的变得明朗了起来。

陈望心中盘算。

陈永福、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部,合计有战兵四万六千余人。

将周遇懋、高谦两部调至于陈永福合营,可用的兵马便能再添两万四千人,达到七万。

他麾下的两营近卫步兵,加上近卫骑兵,在这些时日的进攻,总伤亡有六百余人,但仍有一万四千五百余人。

近卫营的兵马,每次都是在关键的时候被陈望投入战局之中。

因此所遭受的伤亡并不大。

担任城南方向主攻,主要还是周遇懋和高谦两部。

这两部折损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人。

一个多月以来的进攻,各部的总伤亡差不多达到了五千人。

而清军的伤亡自然是更多,依据各营的军报,以及前线的观测、夜不收的探报,参谋司保守估计清军的伤亡应当在万人左右。

一比二的伤亡比,还是攻城战,在清军占据着堡垒城池作为支点的情况之下,这样的战绩不可谓不斐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