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让你做别的,而是帮我做做生意。
好些生意真没人帮我照理。
你可是我最信得过的人了。”
吴宥的脸上显着无奈:“六爷。
老奴老了……已没有当初为您去翰林院里偷书的劲了。”
刘永铭是个文科生,大汉国最好、最重要的典籍一直都是存放在翰林院里的。
刘永铭在小的时候便指使着吴宥,让他打通翰林院的关系,从那里偷书出来给刘永铭看。
刘永铭自小就喜欢看书,他来到这世界线上所学的儒经,也几乎都是从翰林院所看到的。
谁叫翰林院书籍里的注解比民间要来的高超许多呢。
甚至是注解的注解都是字字珠玑,不是市面上的一般书籍可以比的。
刘永铭自号诣岭。
所谓诣,即是圣旨之言皆出翰林。
所谓的岭,即是书山之令,亦指的是从全国四处收集图书的翰林院,更是指的翰林院里书籍堆积如山的藏书阁。
刘永铭呵呵笑了几声,说道:“要不是有你帮着我偷书,我还……”
刘永铭说到这里突然停住。
他脸上的笑容僵硬地像是蜡像一般。
刘永铭的双眼空洞,瞳孔微微得放大了一些。
吴寡见得刘永铭十分不对劲,他连忙问道:“六爷,您这是怎么了!”
“书?”
刘永铭疑惑地念了一声。
“什么书?”
吴宥有些不明白刘永铭的意思。
刘永铭突然一拍大腿,说道:“原来是这样!
这事不用你查了!
您喝您的茶!
我还有别的事!”
刘永铭说着转过身去,提起朝服的下摆便快步得跑动了起来。
…………………………
刘永铭急匆匆地赶往了翰林院。
翰林院的大门口已不像之前刘永铭来的时候那般守卫森严了。
毕竟尸体已经拉出去,现场也已经恢复,不需要那些禁军侍卫看守了。
翰林院虽然清闲,但也是重要的圣旨起草地,汉国的小中枢,可不能就那么封锁着。
刘永铭进到翰林院,一边寻人一边大声地叫道:“屠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