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外在的礼仪规范与人文修养,是文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化力量。
“文”
是维系秩序的礼仪规范。周公制礼作乐,将
“文”
系统化,形成
“君臣父子”
的等级秩序与
“洒扫应对”
的生活规范。《礼记?曲礼》记载
“坐如尸,立如齐”“长者不及,毋儳言”,这些看似琐碎的礼仪,实则是
“文”
的具象化。孔子见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连忙制止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因为
“礼”
这种
“文”
的形式,承载着敬畏神明、尊重秩序的内核。子游在武城推行
“弦歌之声”,正是以
“文”
的教化引导百姓向善。
“文”
是涵养心性的诗书礼乐。孔子教弟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将
“文”
视为修身的阶梯。《诗经》能
“温柔敦厚”,《尚书》可
“疏通知远”,《礼记》养
“恭俭庄敬”,《易经》长
“洁静精微”,《春秋》明
“属辞比事”。这些经典如同清泉,能洗涤
“质”
中的粗鄙。子贡初入孔门时
“利口巧辞”,经过《诗经》的熏陶,终于能领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的深意,实现从
“史”
到
“彬彬”
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