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是表达善意的沟通艺术。有子说
“礼之用,和为贵”,“文”
的最高境界是让善意被恰当感知。孔子在乡党中
“恂恂如也”,在朝廷上
“便便言,唯谨尔”,并非虚伪,而是根据场合调整
“文”
的表达,让
“质”
中的真诚更好地传递。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答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这种
“文”
的智慧,能避免
“质”
的本真被误解为粗野。
“文”
如舟楫,能载
“质”
渡河;如衣冠,能饰
“质”
得体。但若
“文”
脱离
“质”
的根基,便会沦为空洞的形式,就像无魂的傀儡,徒有华丽外表。
四、质胜文则野:粗鄙之下的本真异化
“质胜文则野”,当质朴失去文采的约束,本真便会异化为粗鄙。这里的
“野”
并非自然本真,而是未经教化的原始冲动,是
“质”
失去引导后的失控状态。
“野”
是本能压倒理性的鲁莽。子路
“率尔而对”
的典故,生动诠释了
“质胜文”
的弊端。当孔子问
“各言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