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魏国出了个百年奇才,正是相爷敌手?
六年前,一个不寻常的冬天。
寒风如刀,割裂着中原大地。
一支蜿蜒数十里的队伍正缓慢向西行进,马蹄声、车轮声与百姓的啜泣声交织在一起。
这是曹操输掉中原大战前,下令曹军携军民向益州迁徙的悲壮队伍。
队伍中,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紧紧攥着母亲的手。
“母、母亲,我、我们何时能到蜀地?”
少年问道,声音因寒冷而微微发颤。
邓母紧了紧身上单薄的衣衫,轻抚儿子的头顶:
“孩子,且忍耐些。”
“很快我们就到蜀地了,千万别掉队。”
“否则我们也会跟其他人一样,被官军杀害的。”
“官、官军为什么要这样做?”
少年不解地问。
“……唉,听说是曹公不想把河南的百姓,留给玄德公。”
“所以要将我等尽数迁走。”
“这会是我们最后一次搬家吗?”
少年本是荆州南阳人,是新野大族。
可惜他幼年丧父,生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
此前曹操入主荆州时,就曾专门将南阳的民众迁到汝南来。
如今曹操说是要为中原大战做准备,再次将他们西迁。
“谁知道呢?”
母亲叹了口气,“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还不是官府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不过是无根的野草,漂浮的浮萍罢了。”
少年一愣,望向四周。
只见百姓扶老携幼,面色憔悴。
有老者不堪跋涉倒在路边,立刻被兵士拖至一旁。
有孩童哭喊着饥饿,却只能得到半块粗粝的干粮。
他的眉头深深皱起,心中暗自发誓:
“他日若得志,必不做那任人欺凌之徒。”
“王侯公卿,必有我之一席!”
少年立下壮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到蜀地。
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而少年的名字叫做邓艾。
数月跋涉,邓艾一家终于随屯田民抵达了益州广汉郡的什邡县。
此地虽不及中原富庶,却也山清水秀,适宜耕作。
“从今日起,尔等便在此屯田,为魏公养兵积粮!”
负责安置的军官高声宣布,随即分发简陋的农具与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