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正文目录_九二书院 > 第326章 刘备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第4页)

第326章 刘备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第4页)

而李翊现在还在,二代丞相说难听点也是李翊的政敌。

李翊已经明确了自己愿意功成身退的想法。

他表明这个想法,让朝中很多人松了口气,也让很多人感到不安。

因为李翊的存在,挡住了很多人晋升的道路。

毕竟很多官职,都是李翊一句话的事。

如果不加入“李翊的利益共同体”,就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

但是蛋糕总共就那么多,先到先得,有关系的有关系得。

根本不够分的。

而那些不安的人,自然是指着李翊吃饭的人。

李翊一旦退了,他们立马就失去了靠山。

这是这些人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如何保证权力正常、安全的交接,其实是刘备须要头疼、且烦恼的事情。

既然选中了诸葛亮,他当然要尽力去维护他的形象。

不然将来怎么去镇那帮开国功臣?

而李翊不同,

李翊出身徐州,早年间发展徐州势力。

淮南派领袖陈登与他是刎颈之交。

并州的庞统是他的学生、马超是他提拔起来的。

荆州诸葛亮名义上也是李翊的后生晚辈。

而李翊自己则是河北的实际领袖。

李翊是绝对能够帮刘备镇住齐国各大派系,各大军功领袖的。

从这一点上讲,李翊已经成为了刘备真正意义上的左膀右臂了。

从理性上讲,刘备自己都没有信心能够培养出第二个像李翊这样,能够军政一把抓,镇住各大功臣的人。

即便真的有第二个李翊也很难,因为它要求你必须是创一代。

有绝对的军功傍身。

等大一统了,

刘备安抚开国功臣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再给你创造建立新军功的机会?

但从感性上讲,刘备是希望诸葛亮能向李翊看齐的。

所以早早地就开始投入资源培养。

只是没想到会因马谡一人之故,忍看“功败垂成”啊。

“不如这样,待战事结束后。”

“老夫与华子鱼共同上一奏章,言明荆州事务冗长繁多,不宜人事调动。”

“然后王上再与众臣商议,未知王上意见如何?”

王朗向刘备提议道。

其实,刘备作为创一代,当了这么多年的齐王了。

这些年也积攒了不少威望。

他完全可以凭自身威望,强行将此事翻篇。

但这种做法,就是在消耗自身的威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