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茂才比之孝廉更加高级,是会直接委任到地方去当县令或令的。
还有的茂才,会被直接任命为两千石官员,也就是郡守、九卿级别。
所以“茂才”是察举制当中,最为尊贵的。
一般是州举或郡举。
刘备当豫州牧时,就曾给袁涣和袁谭举过茂才。
此外,茂才每年三公可各举三人。
光禄勋可以举一人,司隶校尉可以举一人。
如果有位比三公的将军,也可以举一人。
算下来,每年茂才的名额至多二十人左右。
这个数量不及孝廉的十分之一。
凡事物以稀为贵,这使得举茂才成为当时社会一种极其崇高的荣誉和显赫的资历特征。
刘备也是当过平原令的,知道治理一县需要多大的才能。
但这个崔和显然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及格线,故这才发问是谁举荐的。
或有人答曰:
“此为幽州刺史王雄举荐。”
此言一出,
朝中有与王雄交好的大臣,连忙出列,帮好友说话:
“陛下息怒!崔和虽不善实务,然经学精深。”
“若能假以时日,必可成为百里之才。”
“假以时日?”
刘备冷笑,“朕的百姓可等不得‘假以时日’那天!”
他起身踱至崔和面前,目光如炬。
“汝既读圣贤书,可知‘民为邦本’?”
“朕起业之始,一生以民为本,以民为贵。”
“纵如今身是九五,亦不敢忘。”
“汝为茂才,后必为一县父母官。”
“一县之令,上承朝廷,下抚黎庶,非是让汝坐而论道!”
“若连仓粮之数都算不清,如何安民?如何治县?”
崔和面如土色,伏地不敢抬头。
刘备拂袖转身,厉声宣布:
革除崔和茂才的资格,发回原籍重修吏治。
罚王雄俸禄半年,降为代郡太守。
处置完王雄与崔和之后,殿中的气氛异常凝重。
众官员无不肃穆,生怕惹祸上身。
刘备余怒未消,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内阁首相李翊身上。
“李相。”
天子声音低沉,“北方诸州,皆由你总领。”
“可看看这王雄举荐的是何等人物?”
“朕在朝堂之上,纵有明察秋毫之心,亦难尽知地方实情。”
“若天下官吏皆如此辈,朕的江山,岂非要败在这些庸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