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必须趁着自己还有精力,整顿魏国的农业。
“如今中原尽失,兵粮匮乏。”
“刘备则据荆州、关中,虎视眈眈。”
“我等若不尽快积蓄粮草,训练精兵,恐难久持。”
“故孤有意在国内进行屯田。”
“公等有何人选?”
枣祗的病逝,如折曹操一臂。
这位汉末t0级别的农业专家,没能陪曹操走到最后。
这令曹操悲痛不已。
有他在时,至少曹操目前没出现过缺粮的情况。
如今迁移至蜀地,枣祗的离世,使这个问题变得愈发严重。
司马懿出列,拱手道:
“大王,益州虽沃野千里,然水利不兴,漕运艰难,军粮转运耗费甚巨。”
“臣举荐一人,可解此困。”
“哦?”曹操抬眼,“何人?“
司马懿乃拱手道:
“典农校尉邓艾,字士载。”
“此人虽口吃,然精通农战之法,曾献策改良屯田。”
“臣欲举荐于大王久矣,今正值用人之际。”
“若能使其巡视东南,必能提出良策。”
曹操沉吟片刻,道:
“邓艾就是那个连升三级的官员?”
“罢了,既然你如此力荐,孤且给他一个机会。”
“便命他前往成都、武阳、江阳一带考察,拟定屯田之策。”
邓艾领命,即刻启程。
他自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下。
经武阳,至江阳,沿途考察山川地势、农田水利。
一日,邓艾立于岷江之畔,见江水滔滔,而两岸农田却因缺水而荒芜。
不仅暗叹:
“天府之国,竟因水利不修,良田废弛,岂不可惜?”
随行官吏问道:“邓校尉可有良策?“
邓艾遥指岷江,道:
“昔……昔李冰修都江堰,使、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今……今我魏国据蜀,却未能善用此水。”
“若能开凿……凿河渠,引水灌溉。”
“则、则荒地可变良田,军粮可增数倍。”
他又沿涪水而行,见运输军粮的兵卒疲惫不堪,皱眉道:
“蜀……蜀道艰难,运粮之兵竟占去半数军力,耗费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