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 落花时节不见君 > 第355章 魏国出了个百年奇才正是相爷敌手(第5页)

第355章 魏国出了个百年奇才正是相爷敌手(第5页)

“若能疏通漕运,使……使粮船直抵成都,则可省去大半人力。”

回成都后,邓艾便连夜著书。

写就《济河论》,详细阐述屯田之策。

翌日,曹操召集群臣议事,邓艾奉书进言:

“大大王,臣巡视东南,察蜀中利弊。”

“今今今献《济河论》,请……请大王过目。”

曹操接过竹简,细细阅读。

邓艾立于殿中,虽口吃,然言辞铿锵:

“蜀……蜀中土地肥沃,然水少难溉,致使使使良田荒废。”

“臣以为,当开凿河渠,引岷江、涪水灌溉,使荒地变沃土。”

“再于、于广汉、蜀郡设军屯,兵民共耕。”

“既、既可积粮,又可戍边。”

“此、此两全之策也。”

曹操点头:“详细说来。”

邓艾继续道:

“成、成都平原,可屯兵二万,涪水以南屯兵三万。”

“按十之二轮休,常保四万兵力,边耕边守。”

“若、若遇丰年,收成可比西部多三倍有余。”

“扣除军民耗费,每年可得百万斛军粮不止。”

“不、不消五六年时间,成都可积粮千万斛,足以供十万大军两年之用!”

群臣闻言,皆露惊色。

邓艾针对屯田的见解,竟与枣祗之谋不谋而合。

历史上的邓艾,

曾在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

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由于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

每当东南有战事,魏国大军便可乘船而下。

直达江淮,军费、粮食都绰绰有余,又消除了水害。

成了吴国永远的噩梦。

而邓艾的屯田才能,也才是真正奠定他历史地位的因素之一。

因为三国最不缺的就是军事专家。

而邓艾军事虽然优秀,但却又做不到碾压同时代那些金字塔顶端的前辈、后辈。

可邓艾的屯田才能,几乎是t0一档。

这就太难得了。

使得后世很多人认为邓艾的才能,是可以跟诸葛亮、曹操比肩的。

“邓士载之策,正合孤意。”

曹操缓缓合上竹简,对邓艾的主张赞赏有加。

他的理论远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