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江湖录功法 > 九清通玄经(第1页)

九清通玄经(第1页)

修行总诀

鸿蒙初判,清气上浮,浊气下沉,天地始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乃宇宙化生之妙理。吾辈修行,旨在逆此造化,复归先天,与道合真。

总诀开篇

心若太虚,无物不容。念如止水,波澜不起。内观己身,五脏六腑,皆有神灵居之。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意。此五神者,各司其职,以维持吾身之生机。修行之初,先须调心,使心归正位,不随外境流转。守一存神,神不外驰,则精自固,气自凝。

元气运行

人身自有小天地,经络气血,如江河湖海,循环无端。元气者,生命之本源,发于丹田,沿任督二脉,周流全身。任脉在前,为阴脉之海;督脉在后,为阳脉之纲。元气从丹田起,经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命门、夹脊、玉枕,至百会;再由百会沿任脉下行,经膻中、神阙,回归丹田,此为小周天运行之法。

修行者,以意引气,使气随念行。初时,意念不可过重,如春风拂柳,轻柔自然。待气感渐强,再逐步加深意念引导。小周天通,则百病不生,身轻体健。进而行大周天运转,元气自丹田发散,沿十二正经,流注全身,滋养脏腑百骸。

精气神炼养

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乃修行之三要。保精之法,在于节欲。欲念一动,精元外泄,如漏卮之水,难以积聚。积精成气,以气养神。气足则神旺,神旺则身健。

炼神之要,在于静定。杂念丛生,神则分散;心若静定,神自归位。于静中观照自身,觉察念头之起灭,不随不拒,使心识渐趋纯净。待神全气足,方可进入炼神还虚之境,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顺应自然

道生万物,万物皆含道性。修行者当顺应自然,法天象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天地之节律相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于不同时节,采取不同修行之法。春季阳气生发,宜多踏青,吸收自然之生气;夏季阳气旺盛,宜清心寡欲,避免阳气外泄太过;秋季万物收敛,宜内观自省,收敛神气;冬季阳气潜藏,宜闭关静修,滋养元气。

秉持中和之道,不过不及。饮食起居,皆以适度为宜。过食肥甘,易生痰湿;过度劳累,耗损元气。以平和之心对待万事万物,不嗔不怒,不贪不痴,则道心日坚,修行日进。

二十四篇经文

第一篇:《清元始章》

元始混沌,一气鸿蒙。清浊未分,道隐其中。天地初判,九清始明。玉清元始,为道之宗。吾心归静,与道接通。内观元始,万象皆空。空而不空,妙有自生。此章旨在使修行者明悟大道之源,以清净之心,探寻元始之妙理。初修者,每日清晨,面东而坐,静心冥想元始混沌之象,使心入空灵之境。

第二篇:《上清开化章》

上清灵宝,开化人天。阴阳交感,万物繁衍。五行相生,循环无端。吾身之中,亦有五行。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相连。修行之道,调和五行。使木生火明,火生土厚,土生金旺,金生水盈,水生木荣。此章引导修行者认识自身五行,以意调和,使脏腑功能协调,气血通畅。每日午时,可盘膝而坐,意念五脏相生之象,感受体内气机变化。

第三篇:《太清育化章》

太清道德,育化群生。德为道基,善为道用。吾人修行,以德为先。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和睦邻里,扶危济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心善则气和,气和则身安。此章强调道德修养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修行者于日常生活中,当以道德规范言行,日行一善,积累功德,以滋养身心。

第四篇:《玉清凝神章》

玉清之境,神凝气聚。心无杂念,如镜无尘。观心之法,内视反听。觉察念头,起灭无痕。念起不随,念灭不追。神归本位,气自归根。此章教导修行者如何凝神,以达到玉清之境。每日睡前,可仰卧于床,闭目内视,专注于呼吸之间,若有杂念生起,不强行压制,以平和之心观之,待其自灭。

第五篇:《上清炼气章》

上清之妙,炼气为要。呼吸吐纳,如龟之息。深吸缓呼,气入丹田。吸气时,意想清气自百会而入,沿督脉下行至丹田;呼气时,意想浊气自丹田而出,沿任脉上行至百会,排出体外。如此反复,气聚丹田,充实四肢。此章详述炼气之法,修行者需持之以恒,每日定时练习,以增强气感,提升元气。

第六篇:《太清炼精章》

太清之秘,炼精化气。节欲保精,肾精充盈。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全。当于静中,以意引精,自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头顶百会,再下行至丹田,化为元气。此为炼精化气之法,然需谨慎行之,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损伤身体。此章针对精元的炼养,告诫修行者在生活中节制欲望,以积累精元,通过特定功法转化为元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篇:《玉清通脉章》

玉清之途,通脉为先。十二经脉,气血之源。任督二脉,阴阳之关。以意导气,贯通周天。先通小周,后达大干。经脉通畅,疾病不缠。此章重点讲述通脉之法,强调通过意念引导元气,打通任督二脉,进而贯通十二经脉。修行者可在熟练掌握小周天功法后,逐步尝试大周天的运行,以实现全身经脉的通畅。

第八篇:《上清调神章》

上清之妙,调神为纲。神安则气定,气定则身康。观神之法,以静为方。静中观神,如烛之光。不摇不晃,明亮而藏。神调则心宁,心宁则寿长。此章阐述调神之法,通过安静的环境和内心的平静,观照自身之神,使其安定祥和。修行者可在静谧之处,如山林、静室,进行调神练习,以达到身心的宁静。

第九篇:《太清合道章》

太清之境,合道为终。道无处不在,万物皆同。吾心与道,相融相通。无物无我,浑然天成。合道之时,天地为朋。逍遥自在,其乐无穷。此章描绘了合道的境界,修行者需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中,不断体悟道的真谛,最终实现与道的融合,达到逍遥自在的境地。

第十篇:《玉清观心章》

玉清之内,观心为要。心为身主,念起如潮。观心之法,以觉为刀。斩断妄念,心清意昭。觉察当下,不迷不骄。心明则性见,性见则道超。此章着重于观心之法,通过觉察自己的念头,以觉悟之心斩断妄念,使内心清净。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觉察,无论行住坐卧,皆可观心。

第十一篇:《上清养气章》

上清之妙,养气为基。气为生命,如鱼得水。养气之法,宁静为宜。远离喧嚣,心安神怡。饮食清淡,少欲寡思。气养于内,身强体肥。此章讲述养气之法,强调环境的宁静和内心的少欲对养气的重要性。同时,饮食方面也需注意清淡,以滋养体内元气。

第十二篇:《太清炼神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