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准时抵达嘉兴站——一座被葱茏秋意深情环抱的“森林火车站”。
下午四点的秋阳,带着水乡特有的温润与一丝爽利的金辉,如同上好的陈年黄酒,泼洒在任无锋和秋伊人身上,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
两人在车上已经商量好了行程,因此下车后目标也很明确,直奔月河街区而来。
根据“二十四节气”,哦,不对,确切的是根据女性的“十二节气”的推荐名单,任无锋选了一家临水民宿,和秋伊人办理了入住。
两人的房间相邻,阳台几乎相接,名字也颇有古意——“秋水长天阁”与“揽月听涛居”。
“秋水长天阁”与秋伊人的名字相契,自然是由秋伊人入住。
“揽月听涛居”便由任无锋暂时做主了。
办理入住的时候,秋伊人坚持着交了她自己房间的房钱。
任无锋不愿在这种细节上争执,也就没有强求,不过也回绝了秋伊人要给他出房钱的企图。
推开各自吱呀作响、散发着桐油清香的木窗,同一条古老的运河便在眼前缓缓铺陈开来。
秋天的河水似乎比夏日更显澄澈深邃,宛如一块流动的墨玉,倒映着两岸斑驳的青砖黛瓦和柳枝上初显的、如同碎金般的点点淡黄。
一艘乌篷船影悠然划过,船尾拖曳出长长的、碎金般的涟漪,搅碎了水面的宁静。
空气里,混合着水草的清新、百年木结构建筑的沧桑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秋天的、干燥的桂花甜香,以及河水特有的、带着历史沉淀感的微腥。
安顿好行李(任无锋也没有什么行李,秋伊人也就一个小旅行包),简单洗了把脸,两人都下了楼来。
背着画板的秋伊人走到河边,望着如诗如画、流淌着历史余韵的江南秋色。
她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任无锋说道:“学长,我现在就想画这初秋的河景与暮色,画这枕水人家的烟火与沧桑!”
随即她秀眉微蹙,带着一丝可爱的、学者式的严谨懊恼,道:“可惜——
颜料只有基础色,画板倒是带了,但没有大张的、适合渲染历史厚重感的水彩纸。”
任无锋嘴角扬起微笑。
他很自然地牵起秋伊人微凉的手,掌心滚烫有力,包裹着她纤细的指尖,道:“去买就好了。
纸墨丹青,江南人文之地,难道还怕买不到?”
秋伊人点了点头,打开手机搜索附近的丹青店。
他们穿梭在月河午后渐染秋意的青石板巷弄里。
初秋的风带着凉意,吹拂着秋伊人素雅的靛蓝棉长裙裙摆。
很快,在一条僻静的老街深处,檐角高翘处,他们找到了一家名为“墨韵留香斋”的古朴画材店。
松香、陈年宣纸、徽墨的淡雅气息与淡淡霉味混合成一种独特的、令人沉醉的艺术与历史韵味。
秋伊人仔细挑选了一叠质地坚韧、略带纹理的中纹水彩纸。
又买了两支急需补充的画笔:一支中号松鼠毛水彩笔用于渲染,一支弹性极佳的狼毫勾线笔用于勾勒古建细节。
任无锋则敏锐地发现角落里一卷被束之高阁、略带微黄和斑驳水渍的仿古宣纸。
“此纸甚妙。”
任无锋抽出一张宣纸,手指摩挲着,感受着其独特的粗糙肌理。
他的神情惬意愉悦,对着好奇的秋伊人说道:“看这帘纹与色蕴,应是早年仿宋罗纹纸的余料。
其晕染效果古拙苍润,最合你笔下欲抒之秋意江南。”
秋伊人也上手摸了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