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就抽出了一沓宣纸,一起去到收银台结账。
买好纸笔,时间已近黄昏。
夕阳的金辉带着初秋特有的澄澈力度,为水乡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略带萧瑟的金边。
光影对比强烈,历史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分明。
任无锋和秋伊人寻了一处临河、视野开阔的景观殊绝处,坐在了有几株叶片已羞赧染红的枫树点缀的石阶上。
当然,坐下之前,任无锋用两张很贵的宣纸垫在了两人身下。
没关系,反正我们任公子不差钱。
秋伊人支起自己带来的枫木画板,如同战士展开她的阵地。
她郑重地铺上那张略带微黄水渍的仿古罗纹宣纸,挤开几种颜料——群青、镉黄、赭石、佩恩灰、一点胭脂红——,开始作画。
任无锋则随意地坐在旁边更高一级、被岁月磨得光滑的石阶上。
他的长腿舒展,神情慵懒而惬意,偶尔望天,时而观水,更多时候目光则落在秋伊人美丽而专注的脸庞和她的画板上。
十里江南美景,不及眼前佳人一分。
而秋伊人凝神静气,专注于创作。
她先用狼毫勾线笔蘸取赭石与佩恩灰精心调和的淡墨,在仿古宣纸上以精准而富有书法意味的线条勾勒了起来。
眼前蜿蜒如历史长河的河道,
古朴沧桑的石桥(她特意强调了桥拱的券石结构),
临水而筑、马头墙错落的人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及河对岸那几株金边初显、见证过无数春秋的银杏和叶片如火的枫树……
秋伊人的笔触细腻灵动,对古建筑结构的把握得益于历史系深厚的功底,精准还原了江南民居的穿斗式梁架特征;
她对光影的捕捉也显现出惊人的天赋,暮光在粉墙上的移动被她敏锐捕捉。
然而,在表现初秋河水倒映天空与岸边暖色调建筑的复杂色彩过渡,以及如何捕捉那带着清冽历史质感、转瞬即逝的秋日暮光氛围时,她微微停顿,有些踌躇——
“伊人。”
任无锋低沉的声音在暮色中适时响起,道,“你看水面那处高光。”
任无锋站起身。
他高大的身影在秋伊人身边投下带着暖意与安全感的阴影。
任无锋手指精准地指向河面一处跳跃的碎金,对着侧头过来的秋伊人说道:“此非单纯亮黄。
细察之,乃夕阳镉金混合了天空渐深之群青冷调,此乃秋日天高气爽之征。
更有对岸枫树倒影之暖赭与银杏叶之淡金。
《长物志》有载枫叶‘霜后色丹如醉’,而此银杏树龄恐逾百年,见证此地漕运繁华。
此实乃冷暖之激烈碰撞与短暂交融,恰似这运河承载之千年兴衰。”
任无锋俯身,气息带着秋阳与墨香的味道拂过秋伊人耳畔,道:“勿惧色寡。
效法宋人‘积墨’‘破墨’之法,以群青加大量水打底,铺出冷调水基,喻历史之深沉。
趁湿,以笔尖饱蘸饱和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