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同学们聚在休息室,纷纷抱怨手指的酸痛和知识的庞杂。
“我背化学成分背到凌晨两点,”一个男生揉着太阳穴说,“水杨酸、果酸、透明质酸、烟酰胺。。。我的脑子快要被这些名词塞爆了。”
“我更惨,”另一个女生哭丧着脸,“我男朋友昨晚让我帮他按摩一下肩膀,我下意识地就开始用今天学的指压手法,他居然说舒服得睡着了!我练到半夜都没睡成!”
大家哄笑起来,但笑声中带着共同的疲惫和焦虑。
蓝溪默默吃着沙拉,脑子里还在回忆早上的操作流程。她注意到有几个同学似乎格外轻松,打听后才知道她们有的家里开美容院,有的已经做过美容学徒,早就熟悉了这些基础内容。
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她心中滋生——她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赶上这些起点更高的同学。
下午的课程更加深入。李教授讲解了皮肤结构和常见问题,展示了各种皮肤类型的图片和对应的护理方案。信息量大得惊人,蓝溪觉得自己的大脑像一块吸饱水的海绵,已经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
放学后,大多数同学都结伴离开,蓝溪却独自返回空无一人的教室。她站在操作台前,重新打开仪器抽屉,一件件拿出来熟悉。
“还不回去?”门口传来李教授的声音。
蓝溪吓了一跳,转身看见教授倚在门框上,表情难以捉摸。
“我想再多练习一会儿,”蓝溪老实回答,“感觉。。。跟不上了。”
李教授走进教室,来到她的操作台前:“展示一下早上教的清洁手法。”
蓝溪深吸一口气,开始操作。她尽量回忆每一个细节,但手指还是显得笨拙,力度控制不稳,节奏也时快时慢。
李教授静静观看,没有打断。直到蓝溪完成全部流程,她才开口:“知道问题在哪吗?”
蓝溪摇头,心里已经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
“你太专注于‘步骤’,而忘记了‘目的’。”李教授拿起清洁工具,“清洁不是为了完成流程,而是为了彻底且温和地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化妆品。你的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服务于这个目的。”
她示意蓝溪坐下,然后亲自演示:“看,我的力度是根据不同区域调整的。T区油脂多,力度可以稍大;两颊敏感,就要轻柔。你的手指应该能‘读’出皮肤的需求,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动作。”
蓝溪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自己与教授之间的差距——那不是技术上的差距,而是理解层面的距离。
“专业美容师与业余爱好者的区别就在于此。”李教授放下工具,“业余者学的是‘怎么做’,专业者学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只有理解了背后的原理,你才能灵活应对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
这番话让蓝溪醍醐灌顶。她一直死记硬背步骤和成分,却从未深入思考过每个操作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设计逻辑。
“谢谢教授,我明白了。”蓝溪由衷地说。
李教授点点头,走向门口,又停下脚步:“顺便说一句,你的手法虽然生疏,但有一个优点——你很专注,而且真心尊重你的工具和客户。技术可以练习,态度却是天生的。保持下去。”
教授离开后,蓝溪站在原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是她今天收到的第一个肯定,虽然微小,却足以支撑她继续前进。
那天晚上,蓝溪在宿舍里学习到深夜。她不再简单地背诵化学成分表,而是尝试理解每种成分的作用机制、配伍禁忌和适用场景。她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手法,直到手指酸痛得几乎握不住笔。
室友早已入睡,台灯下只有她孤独的身影。偶尔她会感到沮丧和无助,特别是当复杂的知识点难以理解时,但她没有放弃。
凌晨两点,蓝溪终于合上笔记本,准备休息。她站在窗前,望着寂静的校园,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都值得为之努力。”
美容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门专业,更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每一次学习,每一次练习,都是向着更加自信、更加专业的自己迈进一步。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教室,蓝溪已经站在操作台前继续练习。她的手指依旧酸痛,眼下有着淡淡的黑眼圈,但眼神却比昨天更加坚定。
同学们陆续到来,看到提前练习的蓝溪,都有些惊讶。渐渐地,有几个人加入了她,教室里响起了细微的练习声。
当李教授步入教室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一群未来的美容师们各自专注地练习,相互交流心得,彼此纠正错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懈怠。
教授嘴角微微上扬,没有打扰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口观察。
蓝溪抬起头,恰好遇上教授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一种默契在无声中建立。
专业的门槛很高,但并非不可跨越。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再加上一点对美的敬畏和对专业的尊重,总有一天,你会迈过那道门槛,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
蓝溪低头继续练习,手指的酸痛仿佛成了成长的证明,每一个动作都比昨天更加流畅和自信。她知道,这只是漫长旅程的开始,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好迎接所有挑战,准备好跨越所有门槛,直到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