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回头无岸短剧全集完整版 > 第24章 解剖学的启示(第1页)

第24章 解剖学的启示(第1页)

皮肤科学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在进入第二学期后,其深度和广度骤然提升,像一艘平稳航行的船只,猛然驶入了布满暗礁与湍急洋流的深海区域。如果说第一学期的基础课程是搭建框架,那么第二学期的核心课程,则是在向这框架内填充沉重而复杂的实质内容,其硬核程度,远超许多初入此门学生的想象。其中,《面部应用解剖学》与《皮肤生理与衰老机理》这两门课,如同两座巍峨耸立、必须攀登的高峰,横亘在所有人面前。

《面部应用解剖学》的教室,设在医学院那栋有着悠久历史、墙壁上爬满常春藤的老楼里。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福尔马林、消毒水、旧书籍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属于生物标本的微涩气味,便扑面而来,沉重而冰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属于生命科学的严肃与权威。教室很大,光线却有些昏暗,高高的天花板上吊着老式的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电流声。四周靠墙立着一排排高大的玻璃标本柜,里面浸泡着各种人体器官的解剖标本,在淡黄色的液体中沉默地悬浮,展示着生命内在的、精密却毫无美感的复杂构造。

授课的是一位年近花甲、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的教授,姓金。他的声音平缓,没有太多起伏,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清晰度和不容置疑的精确性,仿佛他讲述的不是血肉之躯,而是精密仪器的构造图纸。

第一堂课,金教授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投影仪亮起,幕布上出现了一张极其详尽的、标注着密密麻麻拉丁文术语的人体面部肌肉分层解剖图。肌肉纤维的走向、筋膜的连接、脂肪室的分布、神经血管的穿行路径…像一张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立体的地下管网系统图。

“美容,无论是护理还是化妆,其本质,是对人体,尤其是面部这一特定生物构造的干预与修饰。”金教授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不理解其下的结构,就如同在未知的地基上胡乱粉刷墙壁,不仅效果肤浅短暂,甚至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他手中的激光笔红点,精确地落在一条名为“颧大肌”的肌肉线条上:“微笑时,这里的隆起幅度和最高点,决定了苹果肌的形态和笑容的感染力。注射填充或打高光,偏离了肌肉的力学支撑点,效果就会虚假或僵硬。”

红点移动到眼轮匝肌和额肌的交织区域:“眼部衰老,不仅仅是皮肤变薄和皱纹产生,更是深层肌肉张力改变、脂肪垫萎缩位移、以及骨骼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抗衰手段,都必须基于对此三维结构变化的深刻理解。”

红点最后停留在面动脉和颞浅动脉的走行路径上:“这里,是‘危险三角区’的核心区域。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导致血管栓塞,后果不堪设想。记住这些血管的位置,不是为了让你们畏惧,而是为了让你们的操作,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之上。”

蓝溪坐在台下,仰头看着那幅巨大的、细节繁复到令人眩晕的解剖图,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她手中的笔尖悬在笔记本上方,几乎不知该从何记起。那些陌生的拉丁文术语,像一道道冰冷的符咒,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需要精确记忆和理解的结构、功能与风险。这和她最初想象的、关于色彩、美感与创造的“美容艺术”,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这是一种剥离了所有感性外衣,直指冰冷生物本质的、近乎残酷的理性认知。

但她没有退缩。相反,一种极其强烈的、近乎偏执的求知欲,在她心底被点燃了。她意识到,这看似枯燥冷酷的知识,才是真正通往“精通”的道路,是理解所有“表面现象”之下深层逻辑的钥匙。她渴望掌握这把钥匙。

她开始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投入学习。除了课堂上的全神贯注,她几乎泡在了医学院的解剖阅览室里。那里有更详细的解剖图谱、教学视频甚至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摩学习用的、经过处理的解剖标本。她对着复杂的头颅骨模型,一遍遍抚摸那些凹凸起伏的骨点、孔洞和嵴线,记忆它们的名称和空间位置关系——颧骨结节、眶上缘、下颌角、颏孔…她需要闭上眼睛,也能在脑海中清晰地构建出它们的立体影像。

她借来厚厚的、砖头般的解剖学巨著,对照着韩文和英文词典,逐字逐句地啃读。她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角度的面部肌肉、血管、神经示意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层次、功能和相互影响。她甚至会用手指在自己脸上按压,感受皮下的骨骼轮廓和肌肉收缩时的牵拉感,试图将书本上的二维知识,与三维的真实触感对应起来。

这种投入,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过于沉浸和…异样。有一次,她在解剖阅览室对着一个展示了面部浅层血管网的标本出神,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些细密如网的、被染成蓝色和红色的血管分支上,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着它们的走向。那种专注,带着一种近乎医学研究者般的冷静审视,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迷恋?让偶尔经过的同学感到些许不适和诧异。

她对《皮肤生理与衰老机理》的学习同样如此。她不再满足于知道“皮肤会衰老”这个事实,而是疯狂地探究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真皮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逐年流失、糖化反应对细胞外基质的破坏、端粒缩短与细胞再生能力的衰退、光老化对DNA的累积性损伤…她记下每一个化学反应式,理解每一种分子机制,仿佛要将时间在人脸上刻下的痕迹,从最微观的层面彻底解密。

这种深入骨髓的学习,为她日后无论是进行皮肤管理方案设计,还是进行极度写实的特效化妆,都打下了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她开始理解,为何一条皱纹会以特定的角度和深度出现,为何衰老会导致面部轮廓发生特定的改变,为何受伤会留下不同形态的疤痕…所有这些“表面”的变化,其根源都深埋于皮下的骨骼、肌肉、脂肪和生物化学的海洋之中。

然而,在这疯狂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一些难以言喻的瞬间,像冰冷的针尖,猝不及防地刺破她理性的外壳。

那是在学习颅骨结构,尤其是颞骨和蝶骨部分时,投影仪上显示出颅底复杂的孔洞和裂隙结构,教授讲解着哪些区域遭受击打容易导致骨折、哪些神经血管穿行其中受损会引发相应功能障碍…

突然,蓝溪感到一阵莫名的、强烈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她的胃部轻微抽搐,呼吸微微一窒。眼前精细的解剖图似乎扭曲了一下,模糊中,她仿佛看到…不是学术的图表,而是某种暴力的、沉重的、带着风声的撞击…耳边似乎响起一声沉闷的、令人牙酸的碎裂声…还有一声压抑的、短促的…呜咽?

那幻觉极其短暂,几乎只有零点几秒,却清晰得让她心惊肉跳。她猛地甩了甩头,手指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虎口,尖锐的痛感将她拉回现实。解剖图依旧冰冷而精确,教授的声音平稳如常。周围的同学都在埋头记录,没有任何异样。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骤然涌起的那股莫名的、混合着恐惧和恶心的高度不适感。为什么?为什么看到头骨结构,会让她产生如此强烈而诡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那瞬间的幻听和幻视,究竟是什么?是对暴力伤害本能的恐惧?还是…某种更深层的、被遗忘的记忆碎片,在接触到与之相关的知识时,被无意中触动了?

她无法解释。这种偶然闪现的不安,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很快沉底,却在心底留下了细微却无法忽视的涟漪。它提醒着她,在那片空白的过往里,或许隐藏着某些与“创伤”、“伤害”相关的、她不记得却依然被身体记住的东西。

但这丝不安,并未阻碍她学习的脚步,反而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加深了她对这门学科复杂性的认知——它不仅是关于“生”与“美”的科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关乎“伤”与“痛”,关乎结构的脆弱与修复的可能。她带着一种更加复杂的心情,重新投入那浩瀚的知识海洋,像一名虔诚的朝圣者,也像一名试图解开自身谜团的侦探,在冰冷的人体结构中,探寻着关于美丽、衰老、以及…或许还有伤痕的,最深层的真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