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抗战之我是军工专家 > 第三十二章 陈常在的抱怨(第1页)

第三十二章 陈常在的抱怨(第1页)

第三十二章:陈常在的抱怨

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锻压机上的三个大梁和四根立柱,以及一套液压缸的胚件才铸造完成。

当第一个铸造的锻压机的底座,被从地下保温了三天,才吊出来的时候。

所有人看着这个灰突突的大家伙,全都是笑眯眯的。

这个家伙,就是工业人的希望啊,有了它,他们的工业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了。

底座被吊到轨道车上之后,就被送去了机械制造厂的加工车间。

所有的配件,都将在这里进行精加工。

那三根大梁,还需要在这里消除应力。

而陈常在这个时候,则是带着他化学实验室的学生们,在机械加工厂的一个独立的车间中,调配着一种化学镀液。

这种化学镀液,叫镍磷合金无电解化学镀液。

这个镀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其坚硬、耐腐蚀性极强的镀层。

而这里面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镀液中的金属“镍”。

说到这个镍,对于陈常在来说,可以说是陕北给他带来的一个惊喜。

在后世,作为一个大型军工企业的生产副总。

他是非常清楚国内的矿产分布的。

虽然说他们这个军工厂,在各种生产设备和产品上,都能自己鼓捣几下。

可是这埋在地底下的各种矿石,他们可生产不了。

而他们军工厂想要生产产品,首先就得去各个原料加工厂,去购买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的材料。

比如铁锭、锰锭、钢锭、铜锭、铝锭、镍锭、铬锭等这些常见的黑色或有色金属。

还有在生产合金时,需要用到的各种稀有金属。

比如钨、钼、钽、铌、钛,这些冶炼当中,因为各种需求,所必须要添加的东西。

这些都是需要在外面采购的。

而想要采购这些东西,你就得知道哪里有生产这些东西的厂家才行。

但作为初级冶炼这些金属的厂家,就没有一个在陕北的。

哪怕是冶炼粗钢的钢铁厂,也没有大厂子。

而冶炼其他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就更是一家都没有。

因为在陕北根本就没有什么金属矿藏。

后来国家探矿队的,也有人在陕北地区发现了一些金属矿的矿苗。

不过在查看之后才发现,那几乎都是破碎的不能再破碎的矿苗了。

不要说工业化大规模开采了。

就是去投资个小厂子,搞个土作坊,都可能赔钱赔到底掉。

如果说金属矿藏算是一个家中的财富的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