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纪实在线阅读 > 第108章 重庆公交坠江案(第1页)

第108章 重庆公交坠江案(第1页)

一、如常的清晨:司机冉某的工作日

1。1出发前的平静

2018年10月28日凌晨5时1分,42岁的冉某像往常一样离开位于万州区石城路的家。作为一名有着24年驾龄的公交车司机,冉某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6年。他的邻居们对他的印象普遍良好,认为他"人品没有话说",不打牌,不说脏话,也不爱开玩笑。前一天晚上(10月27日),冉某与父母一起用晚餐,没有饮酒,21时许回到自己房间休息,精神状况正常。

冉某的日常生活规律而健康。据他的好友李清(化名)介绍,冉某平时爱好健身、唱歌和钓鱼,性格活泼开朗,很爱结交朋友。即使是喝酒,也很有分寸,"平时他不喝酒,只在轮班休息时喝酒"。凌晨5时24分,在出发上班前,冉某还登录某K歌软件,演唱了一首《再回首》,并发状态表示"没唱好"。这首歌成为他在该平台上的最后一个作品。

1。2公交车的准备与出发

5时50分,冉某驾驶着22路公交车(渝F号大型普通客车)从起始站万达广场发车,开始了他当天的工作。事发时是冉某当天的第3趟发车,这意味着他已经完成了两趟往返行程。公交车的行驶路线是固定的22路线路,这是一条在万州城区运行的环线,途经多个商业区和居民区。

22路公交车全长约10米,为大型普通客车,核载人数为80人。事发当天天气晴朗,道路状况良好,事发路段平整,无坑洼及障碍物,行车视线良好。车辆本身经重庆市鑫道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鉴定,事发前车辆灯光信号、转向及制动有效,传动及行驶系统技术状况正常,排除因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的因素。

二、乘客刘某的上车与期待

2。1刘某的出行计划

9时35分,48岁的女乘客刘某在龙都广场四季花城站登上了冉某驾驶的22路公交车。刘某中等身材,当时穿着一件浅蓝色牛仔衣。她的目的地是壹号家居馆站,这是一个位于22路公交车线路上的站点。

刘某上车时,并未意识到道路维修改道的情况——由于道路施工,22路公交车已经不再行经壹号家居馆站。这一信息变更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发布过,但刘某显然没有及时获取到。当公交车行驶至南滨公园站时,驾驶员冉某按照公司规定,提醒前往壹号家居馆的乘客在此站下车,因为这是离壹号家居馆最近的替代站点。

2。2错过站点的开始

然而,刘某并未在南滨公园站下车。当公交车继续行驶一段时间后,刘某发现车辆已经驶过了她原本期望的壹号家居馆站。此时,她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下车的机会。据后来调查,刘某可能是因为疏忽或者对线路调整的不了解而坐过了站。

10时3分32秒,刘某从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驾驶的冉某右后侧,靠在冉某旁边的扶手立柱上开始指责冉某。她要求冉某停车让她下车,但此时公交车已经离开站点一段距离,且附近没有公交车站。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

三、冲突升级:5分钟的争执与互殴

3。1言语冲突的升级

从10时3分32秒开始,到10时8分49秒的近5分钟时间里,刘某与冉某之间的争吵不断升级。根据车内监控视频显示,刘某情绪激动,不断指责冉某没有提醒她下车,而冉某则解释线路已经调整,并且他已经在南滨公园站提醒过前往壹号家居馆的乘客下车。

在这段时间内,车内其他乘客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劝阻。据后来公布的监控视频显示,整个冲突过程中,没有一名乘客起身干预这场争吵。有报道称,刘某的表现"极其恶劣":"1。牢骚不断,影响驾驶员情绪;2。不懂得换位思考,自私自利;3。没有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4。情绪控制力极弱,深陷情绪泥沼;5。行为冲动,不考虑后果"。

3。2从言语到肢体的暴力升级

10时8分49秒,当公交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距南桥头348米处时,冲突升级到了肢体暴力阶段。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这一动作直接导致了冲突性质的根本变化。

10时8分50秒,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侧身挥拳击中刘某颈部。这一反应显示出冉某此时也已经失去了冷静,忘记了自己作为公交车驾驶员的首要职责是保障行车安全。随后,刘某再次用手机击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挡并抓住刘某右上臂。

在短短14秒的视频中,可以听到女乘客尖锐的骂声、司机的吼声,看到乘客的巴掌落在司机脸上,看到司机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还击。此时,公交车仍在以约51公里的时速行驶,而桥面上的其他车辆也在正常通行。

四、失控的瞬间:方向盘的致命转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1关键的方向盘操作

10时8分51秒,也就是刘某第一次击打冉某后的短短两秒内,冉某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动作——他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侧急打方向。此时,公交车的时速为51公里,而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时速为58公里。

冉某这一打方向盘的动作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直接冲向对向车道。根据后来的调查,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在驾驶公交车行进中,与乘客刘某发生争吵,遭遇刘某攻击后,应当认识到还击及抓扯行为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有分析认为,冉某的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作为一名有24年驾龄的老司机,他应当知道在驾驶过程中与乘客发生冲突时的正确处理方式,包括靠边停车、报警等,而不是与乘客互殴。

4。2撞击与坠落

公交车失控后,径直冲向对向车道,与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发生了碰撞。从红色轿车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可以看到,公交车突然急转越过中间黄色实线,红色轿车的刹车灯亮起,但已经来不及完全避开。

撞击发生后,公交车并未停止,而是继续冲上路沿、撞断护栏。根据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的分析,万州长江二桥主要功能是为城区服务,时速限制在60kmh以内,防撞护栏的设计标准相对弱一些。公交车是正面冲撞护栏,属于意外撞击,这超出了护栏的设计承受范围。

随后,公交车从桥上坠入长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在公交车坠桥时,还能听到车上其他乘客的惊呼声。公交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记录着车上15位乘客最后的画面:公交车撞击护栏,在坠落的过程中尖叫声、呼喊声和哭声几乎在一瞬间响起,车玻璃在与水面撞击的瞬间破裂,江水蔓延,画面最后定格在一片碧绿。

五、紧急救援:江面下的搜寻与打捞

5。1事故发现与初步救援

10时08分,事故发生后,重庆市公安局万州区分局立即接到报警。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初步核实此次事故失联人员15人(含公交车驾驶员1人)。现场指挥部组织70余艘专业打捞船只,蛙人救援队、水下机器人、吊船等专业力量围绕公交车坠江水域全面开展搜救打捞工作。

然而,救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长江水深流急,特别是万州段的水文条件复杂。公交车坠入的位置水深约70余米,给潜水作业带来极大困难。其次,公交车坠入江底后,由于水压和水流的影响,定位和打捞都面临技术难题。此外,当时正值秋季,江水温度较低,也增加了救援人员的工作难度。

5。2黑匣子的打捞与关键证据

10月31日凌晨0时50分,潜水人员成功将车载行车记录仪及SD卡打捞出水。这一关键证据的获得,为后续查明事故原因提供了决定性的支持。公安机关多次模拟试验,对SD卡数据成功恢复,提取到事发前车辆内部监控视频。

与此同时,打捞工作仍在紧张进行。10月30日15时,救援人员救捞出第7名遇难者遗体,同时还发现2名遇难者遗体。截至10月31日,已有13名遇难者遗体被打捞上岸,但仍有2人处于失联状态。

5。3公交车整体打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