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纪实在线阅读 > 第108章 重庆公交坠江案(第2页)

第108章 重庆公交坠江案(第2页)

10月31日23时28分,在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指导协助下,重庆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救援处置,万州长江二桥坠江公交车被成功打捞出水。当车头露出水面后,站在打捞船上的工作人员脱帽、鞠躬默哀,附近船只拉响汽笛,鸣笛致哀。

车辆打捞上岸后,经重庆市鑫道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鉴定,事发前车辆灯光信号、转向及制动有效,传动及行驶系统技术状况正常,排除因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的因素。这一鉴定结果排除了车辆本身存在机械故障的可能性,将调查重点转向了人为因素。

六、真相大白:调查结果与责任认定

6。1全面调查过程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派员赴渝现场指导调查处置。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海事、消防、长航、卫生等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

公安机关开展了全面而细致的调查工作。他们先后调取监控录像2300余小时、行车记录仪录像220余个片断,排查事发前后过往车辆160余车次。同时,调查走访现场目击证人、现场周边车辆驾乘人员、涉事车辆先期下车乘客、公交公司相关人员及涉事人员关系人132人。

此外,公安机关对22路公交车行进路线的36个站点进行全面排查,通过走访事发前两站(南山岔路口站、回澜塔站)下车的4名乘客,均证实当时车内有一名中等身材、着浅蓝色牛仔衣的女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与驾驶员发生争吵。经进一步调查,确定该女乘客系刘某(48岁,万州区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6。2官方调查结果公布

11月2日上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调查处置部门发布消息,此次事故原因已经查明,系乘客与驾驶员发生争执互殴引发。调查结果显示,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根据调查事实,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实施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行为,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

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在驾驶公交车行进中,与乘客刘某发生争吵,遭遇刘某攻击后,应当认识到还击及抓扯行为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并与刘某抓扯,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

6。3法律责任认定

重庆市官方通报了对此次公交车坠江的责任认定。重庆市万州区委外宣办主任邓鸿雁表示,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因此,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互殴行为与危害后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两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之规定,涉嫌犯罪。

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梅传强看来,警方的定性是准确的。首先,乘客刘某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因为她在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上动手打司机,而作为当地居民,她对于桥下面江水很深这点肯定是有认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她对自己这种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应是能够知道的。

另外,梅传强认为,司机应该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尽管他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别人的语言攻击,继而是人身攻击,但后来双方发生了互殴行为,司机对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应该是清楚的。至于究竟属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从其表现来看,梅传强倾向于认为他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七、悲剧余波:误解、反思与警示

7。1女司机的无妄之灾

事故发生后,一个令人遗憾的插曲是红色轿车女司机邝女士遭受了无端指责和网络暴力。最初,有媒体报道称事故可能与红色轿车逆行有关,导致邝女士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

邝女士的身份证号、家庭情况及详细住址、工作单位、儿子姓名、照片等真实资料全部被"人肉"曝光。因为她当时穿着高跟鞋,一些人便充满恶意地放大"女司机"和"高跟鞋"的标签,声称是她穿高跟鞋在大桥上开车逆行,公交车为了躲避才失控坠江。

然而,官方调查结果很快澄清了这一误解。实际上,红色轿车在事故中是正常行驶的,公交车是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了它。邝女士本人在事故中也受了轻伤,被吓得瘫坐在路边不知所措。从车祸中逃过一劫的她,不得不住院休养,同时还要承受网络暴力的伤害。

7。2社会反思与警示

这起悲剧引发了全社会的深刻反思。人们开始关注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与司机冲突的危险性,以及旁观者在类似事件中的责任。

多个细节堆积在一起最终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乘客刘某因为坐过站而对司机冉某提出了"下车"的不合理的要求,在被拒绝后与司机发生争执,进而演变为暴力冲突。整整5分钟时间内,双方冲突不断升级,车厢内却无一乘客进行劝阻。

在全国各地很多公交车上,类似新闻并不鲜见。例如,10月29日,北京一名女乘客因坐过站后要求司机停车被拒,抄起整箱牛奶,多次砸向司机,致使公交车与小轿车发生剐蹭,酿成险情。10月14日,在镇江,一辆行驶中的211路公交车上,一女子因为一点小事踢车门,抢方向盘,坐到司机身上拉扯。

这起悲剧也引发了关于规则意识和公共道德的讨论。有评论指出,有社会,便有规则,再任性,再冲动,也要学会在规则面前低头,这是基本的公共道德。遇到破坏公共规则的行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学会挺身上前,保卫我们的共同社会规则,便是保卫我们自身,扞卫我们共同的文明。

7。3制度层面的反思与改进

在事件发生后,各地公交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安全防范。许多城市的公交车开始安装驾驶员隔离防护门,以防止乘客与司机发生肢体冲突。同时,公交公司也加强了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应对冲突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此外,法律层面也开始重视此类事件。《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被广泛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干扰驾驶可能带来的严重法律后果。一些地方还出台了专门针对干扰公交车驾驶员行为的处罚规定,加大了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逝者身份:15个被江水吞噬的生命

8。1确认遇难者身份

截至11月1日15时,救援人员共找到1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部确认,仍有2人失联。这些遇难者中,有一名3岁的幼儿和一名1岁的婴儿,他们的母亲熊晶(化名)的遗体已经被打捞上岸。

据失联人员家属熊女士介绍,出事那天自己的侄女熊晶带着一双儿女和婆婆出去江对岸万达广场玩,按照平时习惯,她们往返都会乘坐22路公交车。上午10点多,家里人听说22路公交车出了事,就赶紧联系熊晶,结果电话一直打不通。此后,家属赶往事故现场求助,通过辨认确定现场打捞上来的两具遗体中有一名正是熊晶。

采集到的事故车辆数据显示,最后两名乘客上车刷卡的时间为上午9时59分,均为普通卡。上午9时52分至9时59分,共有8名乘客上车刷卡,其中3张卡为老人卡,其余卡均为普通卡。这些数据勾勒出了部分乘客的乘车时间线。

8。2司机冉某的最后时刻

42岁的冉某是家中的顶梁柱,与父母、哥哥一起居住在万州区石城路的家中。邻居们回忆,冉某看起来人很年轻,喜欢健身是他的一项突出爱好。一位小卖部老板对记者说,有一次冉某早上来买烟,穿着短袖短裤,称自己在家里刚做完健身。

在K歌软件上,冉某的网名是"龙行天下",其个性签名为"没事的时候唱唱歌可以缓解压力"。过去6个月,冉某一共发布了29个歌唱作品。其中,第一个作品《掌声响起来》发布于今年4月13日。10月27日21时44分,冉某在K歌软件上发布作品《再回首》,并发状态表示"没唱过"。28日5时24分,他又发布了一遍《再回首》,称自己"没唱好"。这首歌也成为冉某的最后一个作品。

在冉某的个人相册中,他上传了19张图片,其中有7张个人生活照,1张合照,其中一张文字照片中写道:"生命是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