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消息后,刘招华迅速销毁了剩余的毒品,并利用自己在法警队工作的经验,通过密道逃离了即将被警方包围的工厂。当警方赶到时,只看到了空荡荡的厂房和长满野草的院子。
刘招华的制毒工厂设计得极为巧妙。厂房内有一条密道直通大海,海面上随时停着一艘快艇,从公司到坐上快艇,前后用时不足4分钟。而警方要到达这里,则需要在崎岖盘旋的山路上开车40多分钟。
尽管警方封锁了塑胶公司,但他们根本搞不懂刘招华是如何在没有麻黄素的情况下制毒的。福建警方后来从省里抽调专家分析刘招华的制毒设备,专家只能判断出这些设备是用来制冰毒的,但无法还原刘招华的制毒过程。
六、全国通缉:逃亡生涯的开始
1996年11月26日,陈文印和张明辉因贩卖毒品罪被一审判处死刑。刘招华竟然胆大妄为地出现在了庭审现场,坐在听众席的角落里,静静地听完了对两人的审判。
当他听到两人被判处死刑的结果时,意识到他们很可能会为了争取减刑而供出自己。于是,他立即离开法庭,开始了长达9年的逃亡生涯。
刘招华的逃亡路线是早有准备的。他先是逃到一个隐蔽的寺庙里住了5天,一边烧香拜佛,一边反思自己的处境。最终,他认为这次被警方发现是因为陈文印和张明辉不专业,决定以后要找成熟的合作伙伴。
一年后,刘招华躲过了警方的追捕风头,悄悄潜入广东普宁——中国毒品泛滥的重灾区。在这里,他结识了有"新中国第二代大毒枭"之称的陈炳锡。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刘招华向陈炳锡展示了他的制毒技术。
刘招华改进的制毒工艺让陈炳锡惊叹不已。他不仅能够制造出纯度高达85%的冰毒,还将成本降低了整整50倍。陈炳锡当即决定与刘招华合作,由他提供资金和销售渠道,刘招华则负责生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约定五五分成,陈炳锡甚至将自己已经成型的原料采购渠道和工厂全部交给刘招华管理。1998年8月,他们在普宁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制毒。然而,由于工人操作不当,泄漏了将近一吨的有毒液体,毒死了周边鱼塘里的鱼。
担心引起警方注意,刘招华和陈炳锡决定将制毒窝点转移到宁夏银川。在银川,他们打着生产农药的幌子,建立了一个大型制毒工厂。在这里,刘招华充分发挥了他的化学天赋,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期间,刘招华在银川共制造冰毒17吨多。这些冰毒被陆续运到广州,由陈炳锡负责储存和销售。然而,陈炳锡不仅与刘招华合作,还同时与其他毒贩合作,最终导致了整个犯罪网络的暴露。
1999年11月4日,当刘招华和陈炳锡在广州商量转移制毒窝点时,警方已经开始了对他们的抓捕行动。意识到危险的刘招华没有选择立即逃跑,而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和侦查员一起走进了电梯。
当他看到侦查员按下了8楼的按钮(他住在8楼)时,他冷静地按下了7楼的按钮。电梯到达7楼后,刘招华从容地走出电梯,从楼梯逃之夭夭。而此时,警方还在8楼进行搜索,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要抓捕的人已经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七、反侦察大师:九次逃脱警方追捕
刘招华从酒店逃脱后,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如何逃离已经被警方严密封锁的广州。他清楚地知道,警方一定会在各个交通要道设卡检查,尤其是对离开广州的机动车。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骑自行车逃离广州。他在楼下的商店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不慌不忙地骑着自行车穿过了警方的封锁线。由于警方只检查机动车,刘招华成功地避开了检查,骑了三个小时的自行车到达了天河区,然后拦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厦门。
这是刘招华第一次从警方眼皮底下逃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多次展示了他惊人的反侦察能力和生存技巧。
逃脱后,刘招华首先来到了山东青岛。在这里,他化名"李森青",承包了十台福利彩票机,开办了一家彩票投注店。他的店铺因为装修设计新颖,吸引了很多商家来办活动,甚至山东卫视还采访过他几次。
更令人惊讶的是,刘招华自己买彩票时还中了一注一百万的大奖。警方后来询问他是否掌握了什么"算法",他苦笑着回答说,彩票不存在什么算法,只是他运气不错。
在青岛期间,刘招华还向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系投资40万元,资助学生们研究海洋生物药用物质提取的课题。警方最初怀疑这是他在研究新的制毒方法,但经过审讯和专家咨询后,确认他当时可能只是觉得无聊。
2001年,刘招华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从青岛来到广西桂林,开始从事红豆杉种植生意。他为自己制作了一个假户口,成为广西全州县的"李森青",并注册了"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桂林,刘招华成为了当地政府的座上宾。他声称要在三年内完成总投资达3亿元的红豆杉种植项目。他甚至在一次见义勇为中抓住了三个小偷,这一事迹还登上了《桂林晚报》。
作为一名通缉犯,刘招华的高调行为令人匪夷所思。他多次接受电视台采访,登上报纸,却从未被认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自负,认为警方找不到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追查技术落后,制作假户口太容易。
2003年,刘招华在桂林临桂县凤凰林场租下了多亩的土地,声称要种植红豆杉。他自称做冰毒没有成就感,而种植红豆杉让他很有成就感,因为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红豆杉林场"。
然而,这些都是刘招华的障眼法。实际上,他租下的凤凰林场是丘陵地带,根本不适合种植红豆杉。他的公司先开辟30亩地用于育苗,最后却只剩下300多株幸存。
2003年下半年,刘招华又看中了临桂县古定村一个巨大的天然山洞。他谎称要投资1亿3000万元在这里开办一个洋葱晶厂,实际上是为再次开始秘密制毒做准备。
八、天网恢恢:毒枭的末日
1999年,刘招华在广州逃脱后,公安部就开始了对他的全国通缉。然而,由于刘招华不断变换身份,警方一直未能掌握他的行踪。
2003年11月4日,普宁毒王陈炳锡在泰国被捕。随着陈炳锡的招供,刘招华的犯罪事实彻底浮出水面。公安部随即对刘招华发布A级通缉令,悬赏20万元进行通缉。
通缉令发布的当晚,桂林警方就接到了多个举报电话,称森森公司的老板李森青与通缉犯刘招华长相相似。当警方赶到刘招华在漓江花园185号的别墅时,他已经在两小时前逃脱了。
刘招华逃到了广西阳朔镇,躲进了一个空军废弃的雷达站。为了迷惑警方,他让手下将车辆沿原路开回桂林,丢弃在桂林汽车站附近,然后换乘公共汽车返回阳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警方扩大搜捕范围,追查到这个废弃的雷达站时,发现刘招华不仅再次提前逃脱,还在洞里留下了"刘招华到此一游"的挑衅字迹。这种狂妄的行为显示出刘招华对警方的极度蔑视。
2005年春节前夕,福建警方发现刘招华的第三任妻子李晓青出现在福安,并租了一处房子。警方严密监视但没有立即行动,故意让李晓青以为福安是安全的,以便让她通知刘招华回来。
大年三十晚上,警方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但无法确定是否是刘招华。福安街27号是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警方决定在此设立观察点,对可疑人员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