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嫌疑人始终没有走出房间。警方内部开始产生争论和疑问。最后,警方决定果断出击,实施"啄木行动"。
2005年3月5日凌晨4时50分,随着一声令下,三个抓捕小队同时破门而入,将两名嫌疑人抓捕归案。经过辨认,其中一人正是刘招华,另一人是他的心腹马仔李华。
这一天恰好是刘招华的40岁生日。被捕时,警方从他的枕头底下搜出了两本书:一本是《财神传》,另一本是精装的《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手册》。这表明,即使在被捕的那一刻,刘招华仍然幻想着通过制毒来发家致富。
九、法庭狡辩:"爱国毒枭"的荒谬逻辑
被捕后的刘招华表现得异常镇定和狂妄。在审讯过程中,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却毫无悔意。他甚至向审讯人员炫耀自己的反侦察能力和制毒技术,声称自己"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国"。
2006年6月2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招华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在法庭上,刘招华依然气焰嚣张,拒不认罪。他提出了一系列荒谬的辩护理由,试图为自己的罪行开脱。
首先,刘招华声称自己制造的不是毒品,而是一种新型化工产品。他狡辩说,冰毒和他制造的物质在分子组成上完全不同。当法官出示司法机构的毒品鉴定书时,他竟然反问法官:"你们凭什么说这是毒品?有权威机构的最终认定吗?"
当意识到这种狡辩行不通时,刘招华又开始混淆视听。他声称自己只把毒品卖给外国人,因此不算贩毒,反而是在为当年的鸦片战争报仇。他大言不惭地说:"别人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刘招华还试图将自己描绘成一个"爱国商人"。他在法庭上辩称:"我只负责制毒,并且交代他们不要往国内卖。"他声称自己的行为是对西方列强的报复,因此他非但不是毒贩,反而应该被视为英雄。
然而,事实证明,刘招华的这些说法完全是自欺欺人。根据警方调查,他制造的冰毒不仅大量流入国内市场,还导致了国内冰毒数量的急剧增加。1991年,中国大陆总共缴获了351公斤冰毒,而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16吨,其中刘招华的"贡献"就有12。36吨。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刘招华所谓的"只卖给外国人"的说法也被他自己的行为所否定。据调查,他曾与多名国内毒贩合作,将毒品销往全国各地。他的制毒工厂被查获后,警方发现了大量准备在国内销售的冰毒。
在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无法抵赖后,刘招华开始吹嘘自己多次逃脱警方追捕的"光辉事迹"。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利用反侦察能力预知警察的动向,如何隐藏自己的生产窝点,甚至将自己在逃亡期间两次登上报纸的事情大肆宣扬,以此来"打警方的脸"。
十、多行不义:三任妻子的悲惨命运
刘招华在逃亡生涯中,先后娶了三个妻子,生下了四个孩子。这三个女人的命运各不相同,但都因为与刘招华的关系而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刘招华的第一任妻子吴青云是最早发现丈夫不对劲的人。结婚没两年,她在丈夫抽屉里翻出一包白色晶体,闻着刺鼻,联想到新闻里的毒品,连夜收拾行李跑了。后来有人在浙江一座尼姑庵见过她,法号"慧安",从此再没回过福建。他们的儿子被送到吴青云的娘家,由外公和舅舅代为照顾。
第二任妻子陈婷比吴青云"清醒"。她和刘招华在一起时,男人已经开始"做生意",出手阔绰但行踪诡秘。有次她半夜醒来,发现丈夫在厨房用烧杯煮东西,气味难闻,追问之下刘招华只说是"化工原料"。陈婷没再问,第二天就提了离婚,分了套小房子,从此断了联系。两人育有一个女儿,离婚后由陈婷抚养。
第三任妻子李晓青是陷得最深的一个。她在建阳农村长大,初中没毕业就去福州打工,在宾馆当迎宾时一边端茶倒水一边啃电大课本,后来考了会计证,换了份坐办公室的工作。家里两个弟弟都是残疾,父母常年吃药,她每个月工资大半寄回家,做梦都想"嫁个有钱人改变命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民警追求她,家里觉得靠谱,但她却嫌人"木讷没本事"。直到在歌厅被骚扰,一个自称"刘森"的男人替她解围。这个男人穿着阿玛尼,开着宝马,第二天就送她一条金项链,三个月后直接送了套别墅当彩礼。
"刘森"说自己做建材生意,婚礼那天雇了十辆奔驰,给每个亲戚发金戒指,建阳街头挂了三天他们的婚纱照。李晓青以为苦日子到头了,却不知道自己嫁的是被全国通缉的毒枭刘招华。
婚后第二年,李晓青跟着"刘森"逃到桂林,生下儿子。她发现丈夫总在郊区租仓库,半夜摆弄瓶瓶罐罐,追问时男人只说"搞研发"。直到有一天警察找上门,她才知道自己嫁的是"冰毒王"刘招华。
李晓青想跑,但看着怀里的儿子,又舍不得。刘招华哄她:"等这批做完就收手,咱们去国外过好日子。"她信了,跟着东躲西藏,甚至帮他转移过几次"货"。
2009年刘招华在青岛落网,警察从他住处搜出3吨冰毒。刘招华被判死刑,李晓青因"包庇罪"判了五年。她入狱那天,父母在老家听到消息,父亲当场肾坏死,母亲哭到糖尿病加重。两个残疾弟弟没人管,只能靠亲戚接济。
五年后李晓青出狱,推开家门,看到的是躺在床上的父母和眼神躲闪的弟弟——家早就散了。当被问到如果当初选择那个民警会怎样时,李晓青眼圈红了。她现在在县城超市当收银员,一个月三千块,既要给父母买药,又要帮弟弟做康复。
这三个女人的不同选择,展现了刘招华犯罪生涯对他人造成的深远伤害。吴青云够狠,发现苗头就跑,断了念想当尼姑;陈婷够清醒,察觉不对就离,不贪那点"富贵";只有李晓青,被"爱情"和"捷径"迷了眼,把一手烂牌打得更烂。
十一、罪有应得:死刑前的最后时刻
2007年6月2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判处刘招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法院审理查明,刘招华制造毒品所获利润约人民币3100万元。
刘招华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08年6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9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了广东高院的二审裁定。
临刑前,刘招华表现出了一种奇怪的平静。他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反而显得有些释然。当被问及有什么遗言时,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请求:在执行死刑时播放一首童谣《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2009年9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在这首欢快的童谣声中,刘招华被执行了注射死刑,终年44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冰毒之王"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这样一首歌曲。有人猜测他可能是心有不甘,也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随着刘招华的死亡,这起震惊全球的冰毒大案终于画上了句号。警方共查获刘招华所制冰毒12。36吨,毒资3100万元。这些冰毒如果全部流入市场,足以让数十万人上瘾,摧毁无数家庭。
刘招华的案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毒枭",其制毒技术和犯罪规模在当时都是前所未有的。他的案件也推动了中国禁毒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刘招华被处决多年后的2025年,他的故事仍然被人们所铭记。2025年,根据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视剧《扫毒风暴》在各大平台热播,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位"冰毒之王"的罪恶一生。
在剧中,刘招华的原型角色卢少骅由着名演员秦昊饰演。剧中还原了刘招华制毒、逃亡的精彩情节,包括彩票中奖、见义勇为、红豆杉基地等细节,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案要案详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