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纪实全集讲故事 > 第135章 杜培武案(第1页)

第135章 杜培武案(第1页)

一、深夜枪声

1998年4月20日,昆明的夜异常闷热。晚19时许,一辆白色昌河微型警车悄然停在圆通北路40号一公司门外的人行道上。车内,昆明市公安局通讯处民警王晓湘和石林县公安局副局长王俊波正沉浸在他们的秘密幽会中。突然,车外黑影一闪,几道刺眼的手电光射进车内。王晓湘本能地用手遮挡光线,王俊波则迅速去摸腰间的配枪。

"不许动!"随着一声低喝,几个蒙面男子猛地拉开车门。王俊波刚摸到枪套,头部就重重挨了一记闷棍,瞬间失去反抗能力。王晓湘惊恐地尖叫起来,却被一只粗糙的大手捂住了嘴巴。

"把枪交出来!"为首的男子低声喝道,同时一把夺过王俊波的"七七式"手枪。就在这时,王晓湘认出了面前这个男人的声音,她瞪大了眼睛,似乎想说什么,却被一记耳光打得闭上了嘴。

"没想到吧,警察同志?"男人冷笑着,用枪管挑起王晓湘的下巴,"今天,你们这对野鸳鸯就永远留在这里吧!"

两声沉闷的枪响划破夜空,随后是一阵死寂。几分钟后,几个黑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那辆沾满鲜血的警车和两具渐渐冰冷的尸体。

二、疑云初起

4月22日上午,当清洁工发现这辆警车时,尸体已经开始腐烂。警方迅速封锁现场,展开调查。死者身份很快确认:30岁的王晓湘和33岁的王俊波,两人都是昆明警界的精英。

现场勘查显示,两人均死于近距离枪击,子弹来自王俊波的配枪,但枪却不翼而飞。更令警方尴尬的是,王晓湘和王俊波的衣物凌乱不堪,尸检报告显示两人死前有过性行为。

"这是情杀!"专案组组长宁兴华拍着桌子,"死者是警察,凶手肯定知道他们的关系,有预谋地作案。"

很快,警方锁定了最大嫌疑人——王晓湘的丈夫,昆明市公安局戒毒所民警杜培武。31岁的杜培武和王晓湘结婚多年,育有一子,但据同事反映,两人关系早已出现裂痕。

"杜培武有充分的动机,"宁兴华在案情分析会上说,"他知道老婆和王俊波有一腿,早就怀恨在心。而且,他也是警察,熟悉枪支和警方的办案程序,完全有能力策划并实施这起谋杀。"

4月22日下午,杜培武被带到刑侦支队接受调查。他本以为只是配合调查,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两年的噩梦。

三、刑讯逼供

审讯室里,杜培武面对宁兴华和几名刑警的轮番质问,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4月20日晚上你在哪里?"宁兴华直截了当地问。

"我在戒毒所值班,哪里也没去。"杜培武如实回答。

"有人能证明吗?"另一名刑警插话。

杜培武犹豫了一下:"那天晚上我一直在宿舍,没出去过,应该没人能证明。"

这句话像一枚炸弹,瞬间引爆了审讯室的气氛。宁兴华猛地站起来,双手撑在桌子上,脸几乎贴到杜培武的脸上:"你没有不在场证明!我们有理由怀疑你就是凶手!"

杜培武被这突如其来的指控惊呆了:"你们在说什么?我老婆被杀了,我也是受害者啊!"

"别装了!"宁兴华一把抓住杜培武的衣领,"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你最好老实交代!"

接下来的70天里,杜培武经历了他这辈子最黑暗的日子。他被连续审讯,几乎没有合眼的机会。警方使用了各种手段:拳打脚踢、电棍电击、悬空吊打的"飞机架",甚至用烟头烫他的皮肤。

"承认吧,是你杀了他们!"宁兴华一边用电棍戳杜培武的肋骨,一边咆哮,"只要你认罪,我们就放你一马。"

杜培武疼得浑身抽搐,却依然咬紧牙关:"我没杀人,我真的没杀人。。。。。。"

这种非人的折磨持续了整整70天。杜培武后来回忆说,他感觉自己的精神都要崩溃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杀了人。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崩溃了。

"是我杀的,"杜培武有气无力地说,"是我杀了王晓湘和王俊波。。。。。。"

四、屈打成招

得到口供后,宁兴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让杜培武详细描述作案过程,杜培武只能按照宁兴华的提示编造了一个"合理"的故事。

"我发现他们的奸情后,就想报复,"杜培武机械地复述着宁兴华教他的台词,"我偷了王俊波的枪,把他们骗到警车上,然后开枪打死了他们。。。。。。"

然而,这份口供漏洞百出。现场的脚印与杜培武的鞋码不符,他身上也没有枪击残留物,更有多名同事证明他案发当晚确实在戒毒所值班。但这些证据都被警方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口供为王"是当时司法系统的普遍现象。只要嫌疑人认罪,其他证据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1998年10月20日,昆明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杜培武提起公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面对公诉书,杜培武彻底绝望了。他在《陈述书》中指出"公安人员违法办案",对他进行刑讯逼供,公诉书"指控证据不足",并着重就所谓"射击残留物"及"附着泥土"谈了自己的理由。但这些抗议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