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市场里的恶魔:拐卖网络的开端
1988年9月,广西南宁市的菜市场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环境中,一名22岁的年轻女子向某某正在挑选蔬菜,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两个男人的目标。这两个人,一个是蓝树山,另一个是谭汝喜,他们像狩猎者一样观察着周围的人群,寻找着下手的机会。
蓝树山,这个来自广西宾阳县的农民,当时可能并没有想到,这次拐卖会开启他长达20年的犯罪生涯。他和谭汝喜等人以某种借口接近向某某,将她拐带至福建省大田县。在那里,他们通过林传溪等中间人,将向某某卖给了当地的村民。这是蓝树山第一次尝到了拐卖人口的"甜头",也为他日后的犯罪活动奠定了基础。
这次拐卖妇女的经历让蓝树山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他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口贩卖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于是,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更容易控制的目标——儿童。
1989年6月,蓝树山的犯罪行为升级了。他伙同黄日旭,经"邓八"介绍,在广西宾阳县拐走了一名年仅1岁的男童廖某。同样,他们将孩子带到福建大田县,通过林传溪介绍出卖。这个时候的蓝树山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犯罪模式:在广西寻找目标,然后转运到福建,通过固定的中间人贩卖。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树山的胆子越来越大,犯罪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他逐渐掌握了一套高效的拐卖流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诱拐到贩卖的全过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犯罪行为不断升级,拐卖的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二、罪恶升级:20年拐卖34名儿童的犯罪网络
从1992年开始,蓝树山将犯罪重点完全转向了儿童。他发现,拐卖儿童不仅更容易得手,而且利润更高。在接下来的近20年时间里,他像狩猎者一样,在广西的宾阳县、巴马县等12个县以及钦州市、凭祥市、贵港市、河池市等地,寻找着3至10岁的男童作为目标。
蓝树山对自己的犯罪手法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他发现,菜市场是拐卖儿童的最佳地点。这里人流量大,家长往往因为忙碌而疏于照顾孩子,而且环境嘈杂,便于他接近目标而不被注意。他经常背着一个黑色斜挎包,里面装着诱拐药物和一些小玩具,在菜市场里游荡,寻找那些无人看管的孩子。
蓝树山专门针对3至6岁的儿童下手,尤其是那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会趁机靠近目标儿童,利用玩具或零食来引诱他们。在成功得手后的短短一天内,蓝树山便能迅速将孩子转移出广西。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目标选择得当、时机掌握得分毫不差,因此他的作案成功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为了掩人耳目,蓝树山在拐卖儿童时会给他们喂食大量安眠药,以防止他们在运输过程中哭闹暴露行踪。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儿童的痛苦,还可能导致他们长期的健康问题。许多被拐儿童因为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导致记忆力受损,甚至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和过去的生活。
随着犯罪活动的增加,蓝树山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犯罪网络。他在福建找到了郭传贴、涂文仕、陈建东等合作伙伴,这些人负责在福建接应和贩卖被拐儿童。蓝树山通常会先将孩子带到福建大田县或永春县,交给郭传贴等人,然后由他们负责寻找买家。
郭传贴在这个犯罪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最初是蓝树山在福建的主要联系人,负责接收和贩卖被拐儿童。随着业务的扩大,郭传贴发现自己的人脉有限,无法满足蓝树山带来的"货源"需求,于是他将业务扩展到了涂文仕等人。涂文仕作为郭传贴的下家,继续帮助蓝树山寻找购买孩子的下家。
这个犯罪网络的运作非常高效。蓝树山负责在广西诱拐儿童,然后将他们带到福建交给郭传贴等人,最后由这些中间人将孩子卖给当地的买家。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得整个拐卖过程既迅速又隐蔽。
从1988年到2008年的20年间,蓝树山单独或伙同他人,共拐卖了34名儿童和1名妇女,非法获利共计50余万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足以让蓝树山过上比普通农民富裕得多的生活。而这些钱的背后,是34个家庭的破碎和无尽的痛苦。
三、天网恢恢:"5·19"大案的侦破过程
2005年开始,广西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等地陆续发生小男孩被拐卖案件,引起了广西公安厅的高度重视。这些案件的相似性让警方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所为。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警方一直未能找到明确的线索。
转机出现在2009年。这一年5月,广西警方在贵港市火车站的公共录像里发现了拐卖儿童主犯蓝树山的清晰图像。这个发现让警方兴奋不已,他们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嫌疑人。随后,根据群众举报,南丹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在福建省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7组林金芬家将被拐卖儿童罗志达解救,并根据林金芬提供的字条和凤山县罗润被拐卖过程相关监控录像等材料,进一步确认了蓝树山的重大嫌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09年5月19日,广西公安厅决定成立"5·19特大系列拐卖儿童案件专案组",由河池市公安局副局长仇祖和担任组长,从广西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等地公安局抽调警力,对广西境内拐卖儿童案件进行并案侦查。同年10月19日,广西区公安厅指定南丹县公安局管辖本案,这标志着对蓝树山犯罪网络的全面调查正式开始。
专案组的干警们在广西宾阳县将被告人蓝树山抓获。经过审讯,蓝树山供述了其在广西境内多次拐骗儿童到福建省永春县、大田县等地,分别通过陈荣芳、郭传贴、涂文仕、郭双进、涂玉进等人介绍出卖给他人的犯罪事实。随后,专案组干警分别抓获了同案其余四被告人郭传贴、涂文仕、郭双进、陈建东,全案告破。
在审讯过程中,蓝树山承认自己曾在2008年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一个市场门外拐走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名叫王元,但令警方遗憾的是,因转手太多,其中有些中间人已经死亡,所以一直没有找到王元的下落。
专案组通过5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最终锁定并抓捕了主要犯罪嫌疑人蓝树山。随后,警方分批次从福建营救回来30多名被拐儿童。这些孩子在被解救后,通过DNA鉴定等方式,陆续与家人团聚。然而,王红兴夫妇却始终没有等到他们的儿子王元。
四、破碎的家庭:被拐儿童及其家庭的悲惨遭遇
蓝树山的拐卖行为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在他长达20年的犯罪生涯中,34名儿童被拐离父母,其中许多家庭从此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和绝望。
以王红兴夫妇为例,他们永远也忘不了2008年8月8日那一天。那一天,他们的小儿子阿元(化名王元)在菜市场失踪了。那天菜市场的生意特别好,王红兴夫妇从早上出摊后就一直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阿元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就主动要求去附近的早餐铺买早餐。王红兴夫妇心想菜市场就这么大,早餐铺也很近,所以就放心地让他去了。
然而,当他们准备收摊回家时,却发现阿元不见了。他们四处寻找,大声呼唤着孩子的名字,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王红兴夫妇立即报了警。民警告诉他们,这段时间广西已经发生了好几起拐卖儿童的案件,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听到这个消息,王红兴的妻子当场昏倒在地。
从那以后,王红兴夫妇的生活完全被改变了。他们每天都生活在自责和痛苦中,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当初要让阿元一个人出去。唯一支撑他们的,就是警方不懈的追查。终于,在2009年,民警告诉他们:"拐走阿元的人贩子已经落网了。"
然而,当王红兴夫妇赶到公安局,从民警提供的被拐儿童照片中反复寻找时,却没有看到阿元的身影。民警审讯完蓝树山后,也不忍心告诉他们这个残酷的事实。蓝树山承认自己确实在菜市场拐走了阿元,但由于转手太多,其中一个中间人已经死亡,所以无法找到阿元的下落。
王红兴夫妇的心碎了。他们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但内心的创伤却永远无法愈合。后来,他们又生育了一儿一女,但对阿元的思念从未停止。他们总是在想,如果阿元还在,现在应该是什么样子。
类似的悲剧在蓝树山的犯罪生涯中上演了34次。每个被拐儿童的家庭都经历了同样的痛苦和绝望。有些家庭甚至因为无法承受失去孩子的打击而破裂。据统计,在蓝树山拐卖的儿童中,有1名儿童的亲属因伤心过度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