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纪实全集讲故事 > 第128章 日本水俣事件(第1页)

第128章 日本水俣事件(第1页)

1953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大量猫突然表现出异常行为,它们流着口水、步履蹒跚,像跳舞一样转圈,最终竟集体跳入海中自杀。这种诡异的"猫舞蹈症"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注意,但没有人想到,这只是一场更大灾难的开始。

1956年5月1日,一位5岁女孩被送往水俣市医院,她表现出无法使用筷子、说话含糊不清、走路颠簸等症状。随后,她的妹妹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一个月后,姐姐不幸去世。这是第一个被正式记录的"水俣病"病例,标志着这场持续至今的环境灾难的开始。

一、死亡海湾:噩梦的开端

1。1繁荣小镇的背后

水俣是位于日本九州岛熊本县的一个小镇,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

1907年,日本碳化物商社与曾木电气公司共同成立了"窒素公司(チッソ株式会社)",经过十多年经营,成为日本最大的化工企业。1908年,窒素公司来到熊本水俣湾一带建工厂,主要生产化肥。当地村民以为,这样大的公司来他们小渔村建厂子,还能拉动当地就业,实在是好事一桩,因此没有任何反对。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水俣镇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取代渔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水俣人十分之一成为工厂职工,就连东京大学毕业生,也将水俣视为理想就业地。到1925年,日本窒素的电解设备已排世界第一,硫铵生产排世界第三,昭和天皇为此多次视察,红毯从火车站一路铺进工厂。

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1932年,窒素公司开始在水俣工厂生产乙醛,这一决定最终将这个繁荣小镇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1。2死亡之兆:动物集体"自杀"

1953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渔民们发现,不知火海上漂浮着大片死鱼,海鸟从天上一头栽入水中。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的猫开始表现出怪异行为:它们流口水、步履蹒跚、原地打转,甚至狂奔不止,最终跳入海中自杀。

据统计,仅1953年,跳海自杀的猫就超过5万只。这种现象被当地居民称为"猫舞蹈症",但没有人能解释其原因。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猫吃了变质的鱼,或者是因为过度劳累所致。

除了猫之外,其他动物也未能幸免。海鸟无法起飞,在岸边走着走着就倒地而死;水俣湾的贝类几乎消失,水中的鱼状态明显怪异。这些异常现象持续了几年,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人类开始出现类似症状。

1。3第一例人类病例:静子之死

1956年4月21日,水俣市医院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患者——5岁女孩田中静子。她表现出无法使用筷子、说话含糊不清、走路颠簸等症状。医院院长细川一和组织了会诊,但无法确定病因。随后,静子的妹妹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被送往同一家医院。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静子的病情迅速恶化,最终双目失明,全身痉挛。入院第28天,静子不幸去世。细川院长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疾病,于是将其上报为"中枢神经系统怪病",并开始调查是否有其他类似病例。

调查发现,早在1953年就有村民出现类似症状。一位渔民在1953年12月出现了口齿不清、步态不稳等症状,随后被诊断为"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到1956年5月,已有54位患者被确诊,其中17位死亡,而民间未被记录的患者更是难以计数。

恐惧在小镇蔓延开来。由于担心传染,大批人背井离乡,闭口不提来处。"水俣"两字成为魔咒,死亡之城的名声超过了不知火海。

二、毒源追踪:一个长达12年的调查

2。1初步调查:锁定污染源

1956年5月,水俣病被正式确认后,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迅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熊本大学医学院为了查明病因,成立了特别研究小组,开始了漫长的调查过程。

研究小组首先确定了几个关键事实:这种疾病不具有传染性;患者多为渔民或其家属;食用水俣湾海产品的人更容易患病。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推测病因可能与水俣湾的海产品有关。

1956年11月,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得出初步结论:病因是"某种重金属摄入过量",而摄入过量的原因是食用当地出产的海鲜。这一结论让人们开始怀疑当地最大的企业——日本窒素公司,因为该公司的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水俣湾。

2。2科学突破:汞中毒的确证

1958年,熊本大学发布了一份关键报告:窒素工厂向海湾所排废水含大量水银,水生物食用后,体内生成有机水银。研究人员发现,水俣湾海水中的汞含量高达1。6-3。6微克升,是正常海水(0。1-0。27微克升)的10多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令人震惊的是,研究人员在水俣湾底质泥中检测到了高达2010毫克千克的汞含量,而一般海鱼的汞含量通常不超过0。3毫克千克,水俣湾的鱼却达到了50毫克千克。这些数据表明,水俣湾的汞污染已经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1959年3月,患者开始出现在水俣河河口地区以及水俣湾和周边地区,受影响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到八代海南部的每个沿海地区。这一发现促使研究人员进一步调查污染源的扩散情况。

同年7月,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基于病理和临床发现以及水俣湾排污口淤泥中检测到极高浓度的汞(最高达2000ppm),提出了水俣病病因的有机汞假说。他们认为,水俣病是由有机汞化合物引起的中毒,而这些有机汞来自于日本窒素公司排放的工业废水。

2。3公司掩盖:阻挠与谎言

面对这些科学发现,日本窒素公司的反应令人失望。公司不仅拒绝承担责任,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阻挠调查。高层管理人员掩盖了一项内部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污水和疾病之间存在联系。

1959年,日本窒素公司发表声明称:"我们公司只用金属汞,不用甲基汞,该公司所排放的污水不可能是水俣病的来源。"这一说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是在误导公众,因为汞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甲基汞。

更令人气愤的是,公司在1959年12月对外宣称"已经加装了污水净化设备",并在记者会上,工厂厂长甚至当场喝下了一杯"净化过的废水",以证明其安全性。但事后有媒体发现,厂长喝的只是普通自来水,而非净化过的废水,所谓"净化设备"并无任何除汞的功能。

日本政府的反应同样令人失望。1957年9月11日,日本厚生省回复熊本县政府,称无法应用《食品卫生法》来禁止食用水俣湾的鱼类,因为"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水俣湾特定区域的所有鱼类和所有贝类都被污染"。这一决定使得居民继续食用受污染的鱼类,导致更多人患病。

2。4真相大白:一个长达12年的延迟

尽管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在1956年就已经怀疑汞污染是水俣病的病因,但直到1968年,日本政府才正式承认水俣病是由日本窒素公司排放的甲基汞引起的。这一过程整整用了12年。

1965年,在日本新泻县阿贺野河流域发现了另一例甲基汞中毒事件,被称为"第二水俣病"。这一事件的污染源是昭和电工公司,他们同样使用汞作为催化剂生产乙醛。新泻事件的发生促使日本政府加快了对水俣病的调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