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或反对,由行动中一眼就可看出。
研究人类行为学的专家们,根据人类诱发思考的方法不同,将人类做有趣的分类,譬如口“人:手人、脚人、眼人等。因为诱发思考的方法不同,所以会有如此有趣的分类。所谓的手人是要拿着笔转动才能思考的人;脚人是指必须走来走去才能想出好方法之类的人;听到别人说话可以引发自己的思考,属耳人的类型;眼人则是指读文章时,脑筋较能灵活运思的人。
依此分类,开会时较受注目的是口人和脚人,因为他们会主动积极的参与讨论。而眼人、手人发言少,对他人发言的反应也差,而且比较不受注目。然而积极发言者是否能引发共鸣必须由下面所介绍的几种行为来判定对方赞成或反对。
第一、配合对方的发言:赞成。
第二、对方发言时把头抬起:赞成。
第三、身体转向发言方向:赞成。
第四、视线转移到发言方向:赞成。
第五、两手环胸:反对。
第六、身体背向发言者:反对。
第七、凝视般盯住发言者:反对。
第八、他是否发出了怀疑的信号?
我们对别人所说的话,有~部分被对方以怀疑、不确定、拒绝和疑惑的态度所接听。当他们有这种感觉时,无声的语言最能显示他们的态度。
怀疑的姿态主要有:
(1)斜视:当别人斜眼瞄你时,你把它当成怀疑或疑惑吗?当你说“你什么意思?”时,你是采取斜视的的姿态吗?它类似于拳击手或击剑手准备攻击对手的姿态。
(2)摸鼻子:这里我们再来谈谈摸鼻子这个动作。你会发现,摸鼻子不仅仅表示掩饰的态度,它还经常是怀疑的信号。
有人认为,美国人揉鼻子跟“不”一样,是拒绝或怀疑的表示。
当问及青少年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你注意他很自然地主汉食指去摸揉鼻子。大多数人毫不困难地会认识到这个姿态表示~种疑惑的感觉。然而,一个四十岁的同事或邻居做出同样姿态时,我们经常不懂它是什么意思。
在一次电视访问中,记者问一位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历史学家怎样看待现代青年?”评论家食指搁在鼻子旁边,身体向后靠着椅背说道:“我相信史学家会视现在的青年为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国者”。评论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一直坐姿开朗、身体前倾,一付坦诚和信心十足的样子。由此推出,评论家回答问题时摸鼻子的姿态是表达怀疑或否定的意思。
那么,评论家的疑惑是什么呢?也许是怀疑自己是否最完美最准确地表达了他的看法,也许是怀疑听众对他的回答会如何反应,也许怀疑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通过对评论家前后姿态的全面观察,你会得出一个恰当的答案。
只要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很多能言善道的人,有时在考虑如何谈到主题或听众可能如何反应时,就会做出这个姿态。有时是有意做出的,实际上,谈话中做出这个怀疑的姿态很能吸引人。
这种姿态的其他变化,一种是用食指揉着耳背或旁边,像是在寻找一个答案,通常嘴里还会说:“我不知道”。
另一种是揉眼睛,也是一个常见的怀疑信号。
如何判断对手是否紧张
对手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也有紧张的时候,如何判断对手是否紧张也是博弈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对手紧张往往表明事情正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判断出对手紧张了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身上佩带了某些豪华、贵重的东西
任何人要到高级饭店的时候。都会穿上惟一的好衣服,若是到附近的超市买东西,通常只会穿上便衣。穿上惟一的好衣服,就是表示那是精神上的一种武装。高价的武装,可以强化自我,造成跟高级饭店对等的关系。
初见面的对方,就跟这个例子中的高级饭店,颇为相似,因此,如果身上佩戴某些足以使自己跟对方产生“对等”关系的饰物,紧张和畏缩感就能消除到最低限度。
不管是什么,只要有某种可以扩大自我,给自己无限信心的豪华、贵重的东西,佩戴或穿在身上,跟对方的心理距离就能大为缩小。
2。要求提早见面的心理
打算跟他们初次见面的人,如果是社会地位相当高,或是传闻中很难交往的人,难免会产生畏缩的心理。
一般说来,碰到这个非见个面不可的场合,只要提早约期见面,心情才不会那么紧张。因为,既然是非见不可,还不如提前见个面,藉此将见面之前必有的不安心理降到最低限度。从心理学上说,这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离见面的时间越短,越不至于对对方产生扭曲的印象。
第二个理由是:提早见面的时间,足以表明这一方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此可知,非见某人不可时,如果对方一再要求提早见面的日期,那就表示,他对这次见面感到紧张、不安、畏缩,打算以提前见面来消除他心理上这些压力。
3。提早到达约见的地点
自古以来,社会上就存在着一种不成文的公理,那就是:“不守时间的人就是不值得信用的人”。
你可知道,它不只是道德上的问题而已?比如说,约定见面,你却迟到了,这时候你当然要向对方道歉赔个不是,而如此一道歉,你往往在心理上就有了“欠他什么”的感觉。
尤其,对方若是素不相识的人,一句“抱歉”就会造成很大的“内疚”,就在极为惶恐中,你的心情会变得萎缩不堪,很可能使你在这次交谈中,忿忿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