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如何做人的三本书 > 第八章 忍耐吃亏低头入世的不败绝招(第4页)

第八章 忍耐吃亏低头入世的不败绝招(第4页)

总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想少年得志,但在往高处走的时候,不要忘记忍耐,这种忍耐可以是暂停,也可以是往低处走;可以是后退,也可以是迂回。无论是哪种方式,只要能避开对方的锋芒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8.隐忍也要有方法

为人处世,就要通达权变,因时进退,而不能固执迂腐,盲目争取。忍辱负重,进退自如,方可成就大业。

能忍辱负重的人,方可受天之大任,成天之大业。忍耐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智慧的源头,也是人的福祉。每个人都有青涩稚嫩的时候,而这时候也正是最煅炼人的时候。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这是刘备善于隐忍而最后成就大业的突出例证。

当时刘备被吕布击败,不得已投奔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朝廷的生杀大权,汉献帝实际上是傀儡。于是,刘备常在自己住处的后园中种菜,以示“胸无大志”,甚至将自己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都瞒住了,关、张二人曾说:“大哥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做这些琐事,为什么?”

其实刘备是很识时务的,所以制造假象来提防被曹操看破而加以谋害。在曹操面前,刘备竭力装出无所事事的样子,每天在菜园中浇水种菜,锄地松土。因为刘备知道曹操是一世奸雄,不能容忍能与他竞争的英雄存在,只有表现出胸无大志的样子,才不会引起曹操的注意,以便自己积蓄力量,成就未来大业。

曹操何等精明?他想刘备这样志向远大的英雄突然种起菜来了,一定有什么原因。于是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人园中将刘备请至丞相府,“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戏剧就此开场。

当时,曹操几乎明知故问,要刘备承认自己本怀英雄之志。刘备则故意拉扯旁人,先抬出最让人看不起的袁术,曹操斥之为冢中枯骨,刘备又举出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唯独不提参加了董承为首的讨曹联盟的马腾和他自己。

曹操自然不满意,干脆直言相告:“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所担心的是讨曹联盟之事暴露,听到曹操称自己为“英雄”,以为事情已经暴露,手中匙勺也掉在地上。为避免曹操进一步怀疑自己,只好推说是害怕雷声所致。

果然不出所料,曹操想,这样一个连雷声都害怕的人,也许根本不是什么“英雄”,于是将戒备的疑心放下。为后来刘备借讨伐袁术为名领兵出发,“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奠定了成大事的基础。

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懂得见机行事,在自己力量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为防止别人干扰和破坏,故意制造假象,虽然在表面上显得软弱无能、一味忍让,却更显示出人的韧性与忍辱负重的内在力量。由于极大的隐蔽性而具有极强的实效,往往能攻其不备而出奇制胜,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为人处世,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适应外界的变化,好好保护自己。当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要耐心等待机运的到来,不要贸然行事,要知道水不够深大船就不能行。因为年轻人处世经验不足,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隐忍的意志力,这样才能使自己较快地成长起来。就像为了获得健美的体格,我们要不停地进行体能训练。

“隐忍”在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时,不要为了争一时之气,勉强去做某些事。勉强去做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可能性不高。通常的结果是:做失败了,打击自己的信心,也惹来一些嘲笑,被人认为是“能力不足”、“自不量力”。第二层意思是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在客观环境却还未成熟时,要善于忍耐,懂得等待。大环境的条件如果不合,以本身的能力强力而行,会多花很多力气;周围人支持的程度不够,想强力做事,必会遭到别人的打压排挤,也会伤害到别人,种下仇恨的种子。

所以,当客观环境对自己不利时,就很难有施展的机会,在这种情形下就必须忍耐。

有些年轻人碰到这种情形,常常任性而为,被人欺负了、羞辱了,干脆就和他们干一架;被老板骂了,干脆就拍了桌子,丢下东西,自动走人!不敢说这么做就一定会毁了他的一生,因为世事难料,有时甚至会“因祸得福”、“弄巧成拙”!但没有忍性,绝对会给自己的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事实上不能忍的人“因祸得福”者并不多,大部分人总是到了中年才感叹,为自己当时的年轻气盛后悔不已。这里倒不是说不能忍的人命运不好,而是不能忍的人走到哪里都不能忍,不能忍气、忍苦、忍怨、忍骂,而总是要发作、要逃避、要抗拒,可人性丛林中哪儿都有欺人之兽呀!所以,从某种角度说,不能忍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

忍耐既是一种处世的本领,也是一种内心的修炼。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学会忍耐,在忍耐中成长壮大,在忍耐中寻求机会。

9.受得了气是成大器的一部分

经不起批评,被责备就立即发作的人,一定成不了大器。成大事者,往往能虚心地接受领导的批评,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

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受得了气,对奚落和批评有一定承受力,即使被领导骂得狗血喷头,只要有出头的机会,就不能气馁,轻易放弃。

挨了领导的骂之后,首先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多么杰出的人,总免不了会挨骂。第一次挨骂的感觉肯定不好受,可是无论如何都必须经历这些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刚开始由于生疏,领导或许还会客气点,等彼此熟悉之后,就会突然迎头一击。咆哮、呵斥、说教等,全冲着一个人来了。有些人一被批评,心里也许会产生“这下完了,惹上司讨厌”或“那种骂法实在让人受不了,干脆辞职不干”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脸皮厚一点,挨点骂又算什么呢。不过,对于挨骂的原因,倒是应该好好反省反省,不能再重犯。至于对挨骂这件事情本身,则不必特别在意。管理部下是上司的职责,不妨把挨骂当成工作的一部分。

说得更明白一点,骂与被骂都是个人与领导之间的一种沟通。当领导开始骂下属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将这个下属视作真正的工作伙伴和关注对象。此外,领导骂的内容之中也多半透露着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经验,应心平气和地仔细聆听,收集有用的情报为自己日后的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因为在众人面前被领导责骂而感到非常丢脸,因此怨恨上司,那就大错特错了。年轻人难免犯错,在这种情况下,要换个正确的角度来想,领导是在培养下属、教育下属,帮助下属成长。而且要认为在众人当中,只有这个下属才值得特别地被领导责骂,在公司所有员工里是最有前途的,更可以认为“他对我充满期待”而感到骄傲。因为,在任何单位,最没有前途的人,就是被上司忽视的人。被领导责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领导的重视,最起码没有把这个下属当隐形人。

因此,不要讨厌或害怕挨骂,妥善运用领导和下属之间“骂与被骂的关系”,是促进双方了解的第一步。实际上,长年累月地领别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连一次骂也没有挨过。下属应好好利用这些机会,把挨骂当成一种重要的待人处世技巧,并能利用挨骂给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

日本大企业家福田先生在做服务生的时候,常常被老板小松先生责骂。但福田也因为每次的责骂而得到一些启示,学会一些事情,所以他总是“主动地”找挨骂。只要遇见了小松先生,福田绝不会像其他怕挨骂的服务生那样逃之天天,而是恰到好处地把握机会,立刻趋身向前向小松先生打招呼,并态度诚恳地请教说:“早安!请问社长,您看我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

这时,小松先生便会给他指出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福田在聆听训话之后,必定马上遵照社长的指示改正自己的缺点。

福田殷勤主动地到小松社长面前请教,是因为他深知年轻资浅的服务生很难有机会直接和老板交谈,只有如此把握,别无他法。而且向老板请教,通常正是老板在视察自己工作的时候,这就是向老板推销自己的最佳时机。所以,小松先生对福田的印象就比任何人都来得深刻,对福田有所指示时,也总是亲切地直呼他的名字,并耐心地告诉福田什么地方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有待改进以及如何改进等。

就这样,福田每天主动又虚心地向小松先生讨教,持续了两年。有一天,小松社长对福田说:“我长期观察,发现你工作相当勤勉,值得鼓励,所以明天开始我请你担任经理。”就这样,十九岁的服务生一下子被提升为经理,在待遇方面也提高很多。

从福田挨骂获得成长的经历来看,在待人处世中,特别是在与上司接触的过程中,被上司指责和训斥,就是在接受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对于小松先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个别教导,福田至今仍然感谢不已。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谁也不愿意让人数落,尤其是年轻人,有活力也气盛,有魄力也有脾气,所以在被别人训斥的时候,即使不会当场发作,脸上也总是火辣辣地发烧。受不了气,听不得别人训斥的人,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在被指责或训斥时,非但要认真专注地聆听,而且听完之后,更要面带笑容以愉悦的口吻回答:“是的,我已经知道了,我现在马上就去做。”

相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显出非常紧张不安的态度,会让对方认为你心存反抗,而感到不舒坦。换言之,静静地接受指责或聆听训教,并保持不失礼的态度来和对方亲近,就是在尊崇对方,更是留给上司良好印象的成功诀窍。

最后,对于领导的骂,绝对要保持顺从的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一样唯唯诺诺的地步,但最起码脸上也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以坦率诚恳的语气向上司道歉。挨骂之后,不可垂头丧气,也不可嘻嘻哈哈,让人产生随骂随忘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应尽快改正错误,无礼的反抗态度只会使自己受损害。如果能从领导的骂中学到点什么,那就会让自己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