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成了“沧海月明”官宣之后,中文互联网上最火的热词。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成了一种现象,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看得见,却暂时摸不着的“诗和远方”。
赞美与震撼,在发酵了三天之后,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二次创作”狂欢和“行为艺术”。
官网的私信快被“人才”们挤爆了。
“你好,请问你们的‘月神湖’还招鱼吗?会翻肚皮的那种。”
“我,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求一个在‘月神湖’当水草的机会,自带光合作用,不要工资。”
“应聘美人鱼吹箫岗位,本人箫吹得一般,但饭吃得少,不占地方。”
各大社交平台上,《月明》里那些美到令人失语的截图,被网友们配上了各种扎心的文案,制作成了全新的“班味”表情包。一张“蓝鲸滑过”的截图,被配上文字:“我的精神状态”。而下面,则是一张黑屏截图,配文:“我的钱包余额。”
无数数字艺术家和画手,更是将“月明”作为灵感来源,创作出了大量的同人画作。一时间,“月下美人鱼”、“星空与蓝鲸”成了最热门的绘画主题。
而这股狂热,最终又汇聚到了另一个最现实的矛盾上。
#不住在青瑶山庄怎么去月湖#的话题,以一种更为绝望的姿态,再次冲上热搜。
“以前觉得抢演唱会门票难,后来觉得抢青瑶门票难,现在才发现,抢青瑶山庄的床才是地狱难度!”
“我离月湖的距离,就差一张床了!可你们连床都不卖给我!”
“球球了!看看孩子吧!再不开新酒店,我们就要去动物园和袋鼠抢地盘睡觉了!”
“住宿难”,这个从开园之初就伴随着青瑶山庄的幸福烦恼,在“月湖热”的催化下,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
顶层办公室里,刘楚看着后台那条几乎已经拉成直线的住宿预订数据曲线,无奈地摇了摇头。十二辰宫的套房,天堂酒店的云顶房,甚至连“忘忧居”的院落,未来半年的所有库存,都呈现出一种令人绝望的灰色。
即使整个园区,有超过四十座酒店,但面对如此之大的客流,还是很难应对。
“每天两万的接待量,还是杯水车薪啊。”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电话响了。
是宋衿。
电话那头传来清晰的大型机械作业轰鸣声,反衬得宋衿的声音愈发冷静和平稳。
“刘总。”
“镇上,唐宋两里,完工了。”
“要不要过来看看,一千年前的生活?”
刘楚的脸上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
真正的惊喜,现在才要登场。
半小时后,一辆黑色的商务车驶离了青瑶山庄园区,向着六公里外的青瑶镇开去。
没有黑科技,没有光学迷彩。
车子直接驶入了那个曾经破败,如今却焕然一新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