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抗战从1932年开始笔趣阁 > 第668章 以战局为重(第1页)

第668章 以战局为重(第1页)

不止是红25军,在我党所有政工干部中,很多人都非常羡慕陈三右。

他就跟着江向阳,靠着十殿阎罗的战功。

一路稀里糊涂的到了军区政委这个位置。

但是吴政委和副参谋长都知道,要追赶江向阳的脚步,有多难。

在军事上,韩团长是一路追着江向阳过来的。

在地方建设,在军工生产上,韩团长感觉自己就是吃了奶的力气用上,也追不上江向阳。

这些东西太复杂了,不管是庆丰厂那帮人,还是那些从西南过来的教授,就没有一个是你说什么,他们就认什么的,必须要你的观点,得到人家的承认,别人才会最大可能发挥作用。

成立半岛军区,首长们都没有考虑过外调一个政委过来。

除了陈三右那让人震惊的执行能力,他在江向阳身边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厉害的。

按照吴政委的话说,跟着江向阳打了几年仗,陈三右跟换了一个人一样。

相貌还是那副憨憨老实模样,其实精明的很。

“三右,向阳给你说过,关于这些教授抵达山东以后,经营的这些项目的作用没有?”

陈三右看着吴政委拿着那些项目表,抖的哗哗响,不由的感觉好笑。

农业方面的东西,江向阳在太行山的时候,就开始做了。

太行山上那么多果树,三分之一都是嫁接的。

陈三右还亲自动刀,嫁接了几十棵,掌握了细节。

山下的小麦,棉花,也引入了科学种植的概念,冬季翻耕,消毒,春季除虫,甚至委托段宏巽帮忙寻找国外良种。

江向阳在利用氨水施肥。

只不过当时吴政委没有重视,心思都扑在训练和战备上了。

也没有今天山东这么多专家,教授,这么醒目。

至于工业方面的布局,江向阳在借庆丰厂,铺排流水线生产的时候,也跟陈三右聊过。

庆丰厂一步步走到今天,也都在当初江向阳描述的未来之中。

只不过,这才哪算哪啊。

江向阳还说过,抗战胜利,我们党得到天下,会建设一个拥有全面类制造的工业体系。

我们中国人绝不比外国人差。

别人能造什么武器,我们拿到足够的资料,有了设备,一样可以造,甚至比外国人造的更好。

“我们根据地的地方干部,缺乏工农业技术骨干,也缺乏工农业生产的经验,容易犯一些不尊重科学规律的错误,就像是五次反围剿时候李顾问,没有仔细分析我军的装备,弹药储备,作战特点,包括敌人的优势和劣势,却盲目提出堡垒对堡垒这样硬碰硬的战法。”

陈三右一开口。

副参谋长和吴政委不由自主的对望一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