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对父母也有这样的渴望,他们很希望自己的讲述可以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希望父母可以饶有兴趣地倾听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们都希望有人分享自己的欢乐与悲伤,孩子更是如此。我们都希望在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时,能得到他人积极而正面的回应,孩子也是如此。
可是,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向他们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时候,做到了饶有趣味地倾听呢?很多父母,在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令自己高兴的事情时,打断孩子的话,或者只是简单地敷衍几句。
久而久之,孩子肯定不愿意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情绪。因为这种打断和敷衍会给孩子一种感觉,那就是:父母是不关心自己的。所以父母在听孩子讲话时,一定要认真积极地回应。
父母的回应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愿意与父母分享更多的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有助于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鼓励孩子更加从容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述出来,这对于孩子日后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高都是有益处的。
孩子玩玩具的时候,或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只见他生气地把手里的玩具扔了出去,差点砸到还在熟睡的妹妹头上。这时,与其训斥孩子说“哎呀,你差点砸到妹妹的头,你往哪里扔玩具呢”,不如先问问孩子因为什么不开心,我们要先了解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说明不高兴的原因后,我们可以说:“原来是因为这个不高兴啊,但是,不能因为你心情不好就乱扔东西哦!”
当孩子不小心做了错事时,比起发火,我们应该先体谅他的情绪。
孩子可能会问:“那心情不好的话,我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应该怎么回答呢?你可以说:“你可以跟妈妈说,你的心情不好,比如‘妈妈,我生气了’,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就乱扔东西,你看看,你刚刚差点砸到妹妹的头,你也不想砸到妹妹的头吧?”通过你的语气,要让孩子体会到,你已经知道是他的失误差点让妹妹受伤。孩子一定会否认,那么请继续告诉孩子:“你的不小心可能会让别人受伤,所以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就乱扔东西啊,生气是可以的,但这个行为不好。”
有些家长为了维护其尊严和权威,往往对孩子实行命令主义,总要摆架子,对孩子过多地批评、指责,极少鼓励、赞扬。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怎么开口讲心里话呢?有些父母因孩子动作慢,索性代劳,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却抢着说。这种不耐心倾听的结果,会干扰孩子创造性的思考过程,使他变得沉默、依赖。
我们都知道,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加深亲子关系大有裨益,这可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因此,孩子说话时,无论家长有多忙,一定要眼睛看着孩子,不要随意插嘴,尽量表现出听得很有兴趣的样子。
10。“哦,是这样啊!”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当知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些父母不是说:“怎么回事?”就是说:“你怎么搞的?”接着就会给孩子提出一大堆建议。
其实,作为成年人,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事情。在情绪比较激动、生气的时候,如果有人给你提建议,你是很难听进去的,即使这个建议很好。这个道理对孩子也同样适用。只有当孩子安静下来、情绪平静的时候,那些好的建议才能被听进去。
在孩子叙述事情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及时的“嗯”“啊”等简单的回应,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思考问题的思路一般都不是很清晰,如果再对他进行狂轰滥炸,他就更没有耐心去思考了。这时候,就需要学会用“嗯”“啊”等简短的语言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家长甲:
放学回到家里之后,赵明满脸的不高兴,对妈妈说:“有人偷了我的作业本。”
妈妈听了儿子的述说,问:“你确认不是自己弄丢的,是别人偷的吗?”
赵明回答说:“是啊,我去洗手间的时候,作业本还在桌子上,等我回来以后就不见了。”
妈妈说:“你怎么一点记性都没有?我早就跟你说过.要将自己的东西收好,怎么又把东西给弄丢了!”
家长乙:
放学回到家里之后,田晓曦满脸的不高兴,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的笔记本被别人偷走了。”
妈妈听了,淡淡地说:“嗯?”
田晓曦接着说:“课间,我去了一趟洗手间。当我回来的时候,放在课桌上笔记本就没有了。”
“哦,是这样啊。”
“我已经吸取教训了,下次离开座位的时候,我一定把东西收好,这样我就不会再丢了。”
比较上面两位家长的反应,可以肯定的是,第二位家长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不可否认,第二位家长是明智的!如果像第一位家长那样,只是一味地长篇大论,不仅会让自己生气,让孩子沮丧,而且也得不到好的效果。
倾听是有诀窍的。
当孩子有了情绪,向父母倾诉的时候,千万不要光听不说,而应该安静下来,认真地倾听,同时还要给予孩子简短的回应。
生活中,如果孩子向父母求助,父母一般都会给予及时的声音回应,可是,对孩子某些声音的回应却比较少。比如:分享快乐的声音、交流爱的声音、亲近你的声音……
回应孩子的声音,可以尊重保护孩子的热情,在听孩子述说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做个好听众,还要及时做出回应。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和自己进行良好的沟通,这需要做父母的及时回应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在听。为了表示父母对孩子的注意,当孩子开口对父母讲话时,父母不仅要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仔细地听,还要通过“嗯……”“是……”“这么回事……”等简短的词语来回应他。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和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所想、所感的事情做出一定的反应,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告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