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情真意切,让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刘备凝视着这个平素沉默少言的儿子,眼眶微湿:
“理儿有心了……”
他伸手轻抚刘理头顶,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一旁的刘禅。
这一瞥之间,刘备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失望。
虽然转瞬即逝,却被华佗敏锐地捕捉到了。
半个时辰后,
刘理并无不适,华佗这才重新煎药奉上。
刘备服药后,咳嗽渐止,面色也缓和许多。
“华大夫妙手回春。”
刘备倚在榻上,声音仍显虚弱。
华佗躬身道:
“此乃越王孝心感动天地,非老朽之功。”
这时,内侍来报首相诸葛亮求见。
刘备示意宣入。
诸葛亮入内,见刘备病情缓和,方松了口气:
“臣闻陛下不适,特来问安。”
刘备叹道:
“朕无大碍,只是……想起当年在徐州时,也曾这般咳嗽不止。”
“不过那时,还是云长亲自为朕尝的药。”
他目光悠远,似在回忆往事:
“如今云长已逐渐老去,朕身边……也就剩下你们这些老臣和这几个孩子了。”
刘理闻言,再度跪拜:
“儿臣愿效法二叔,尽心侍奉父皇。”
诸葛亮敏锐地察觉到殿内微妙的气氛,又见刘禅面露窘迫,便温言道:
“太子殿下方才定是忧心过度,一时失了分寸。”
“臣记得去岁陛下微恙,太子曾三日不眠,亲侍汤药。”
刘备神色稍霁,对刘禅道:
“朕知你孝心。”
刘禅这才回过神来,连忙道:
“儿臣愚钝,不及三弟机敏。”
夜深了,刘备服过第二剂药后沉沉睡去。
华佗与诸葛亮一同退出寝殿。
廊下月色如水,华佗忽然低声道:
“丞相可曾察觉,陛下对太子似有……疑虑?”
诸葛亮凝望宫墙上的新月,良久方道:
“太子仁厚,乃万民之福。”
华佗摇头:
“然治国之道,仅凭仁厚恐怕……”
诸葛亮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