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救命!天幕害我 > 第45章(第3页)

第45章(第3页)

“可惜了,”赵庚旭拍拍身上的土,浑不在意,反而蹲下来研究断裂处。

“材料强度不够,还有这减震,得想办法找到橡胶……”

他抬头,看着围过来的、面带忧色的工匠们,反而笑了:“都哭丧着脸干嘛?第一次试就能跑起来,已经是成功了八成!剩下的,不过是改进的问题!”

这般“异想天开”的尝试,在天工院几乎每日都在上演。

除了自行舟,还有试图利用水力驱动的风车,改良了风箱结构、炉温更高的“高炉”模型。

甚至赵庚旭还凭着模糊记忆,画出了带有简单透镜的“望远镜”草图,让琉璃坊的老匠人们去琢磨如何磨制镜片。

这些新奇事物,起初被外界视为“奇技淫巧”,甚至是“皇子玩物丧志”的证据。

但随着琉璃宫那骇人听闻的利润传入宫中,以及一些小巧实用的改良农具、工具开始试用,风向渐渐变了。

尤其是皇帝那道“天工院列为第一等要枢,优先供给”的旨意下达后,再无人敢明面质疑。

而另一件震动朝野、牵动无数人心弦的大事,也即将到来——大颂朝第一次科举会试,即将在京城拉开帷幕。

临近考期,整个京城仿佛一锅即将煮沸的水,弥漫着躁动、期待与不安的气息。

客栈、酒楼人满为患,随处可见身着儒衫、或朴素或略显寒酸的各地举子。

他们或闭门苦读,做最后的冲刺;或三五成群,高谈阔论,议论时政,揣摩考题风向。

茶楼酒肆间,最热门的话题,除了经义策论,便是“工科”与“九殿下”。

“听说了吗?此次工科考题,据传与水利、营造、器物改良息息相关,非熟读《考工记》、通晓实务者不能为也。”

“明算亦不容小觑,需精通数算,能理钱谷、算赋税,之前我等如何能知数算如此重要,听说工科有一人就因精通数算,被破格录取。”

“现在天工院炙手可热,其中发明出玻璃的几位老窑工均被封赏,皇上在几位老窑工所在家乡州府立碑,可流传百世,这可是天大荣誉!”

“可不能老窑工老窑工叫着,应该称之为大人!”

“这一切,皆因九殿下那句‘格物致用,实学强国’!”

赵庚旭的名字,在文人学子,尤其是寒门学子中,已然拥有了极高的声望。

不仅因为他提出了拓宽科举之路的构想,更用琉璃宫的巨额利润,向天下证明了“工科”并非空谈,而是能创造实实在在财富、利国利民的学问。

许多家境贫寒、却于算学、匠造有天赋的年轻人,将他视作了指路明灯。

与此相对的,是世家子弟圈子里的微妙气氛。

他们依然占据着经义的优势,享受着家族的余荫,但对新出现的、可能打破他们垄断仕途的寒门子弟,以及那位风头正劲的九皇子,心情复杂。

不屑者有之,警惕者有之,也有少数敏锐的世家子开始暗中关注。

-----------------------

作者有话说:小九:是谁说的?你懂什么?治国不是儿戏!

哼~臭老头!

600营养液加更[猫爪]

(AdProvider=window。AdProvider||[])。push({"serve":{}});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