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一统江山下一句 > 第43章 铁腕反腐(第1页)

第43章 铁腕反腐(第1页)

第43章铁腕反腐

唐朝的百姓感受到,终于不会再有内乱了,人们可以安心的生活了,很多逃难在外地的百姓纷纷返回故乡。随着社会的稳定,百姓再也不用怕征兵拉夫,全心全意发展生产,为了过上好日子而努力。

地方的各级机构开始正常运转后,李纯让李吉甫再次主持土地和人口的清查工作,重点是以前藩镇控制的地区。李吉甫这次出手更重一些,不仅清查隐匿的土地和人口,还对违法强占土地的情况进行清理。

针对原来一些藩镇的将领、官员、豪强霸占、强夺的土地,李吉甫要求全部退还给原来的百姓。李吉甫仍然采取杀鸡儆猴的手段,首先狠狠查处了一批不配合的反面典型,对一些豪强进行重罚,迫使他们放弃了强占的土地。

通过清查土地人口和退地行动的展开,有的百姓重新获得土地,有的摆脱了豪强的人身控制,朝廷取缔了一些苛捐杂税,底层百姓负担减轻了不少。

国家稳定以后,李纯就想选拔一批有能力、有干劲的官员,配到各地各部门,但是经过认真考察,李纯很不满意,东挑西选很难找到足够的优秀人才。

朝廷和地方的不少官员能力欠缺,尸位素餐,有的人只会讲几句空泛的治国之道,对于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富国强兵简直就是一窍不通,还喜欢拿圣人的道理来压人。

李纯对孔孟之道和经典理论也是认可的,但认为只有那些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要把文、史、政、法、数、理等内容融会贯通,拓展人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目前的科举取士具有局限性,以写诗赋文章为主,侧重于文学和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选取出来的进士往往思想守旧,喜欢空谈。

更让人头疼的是贪腐问题,几乎是无人不贪,清廉者只是极少数,贪污受贿成为官场上的潜规则。

以前藩镇割据,李纯怕反贪搞得太狠会把一部分人推到藩镇那边,现在已经解决藩镇问题,绝不能再放任贪腐横行,必须要采取措施遏制。

经过认真思考,李纯认为天下安定以后,其他的事务都可以逐步来抓,解决贪腐问题是当前最重要、最应该抓的事务,决定先搞一波反腐行动,扭转一下政风,然后再完善反腐的制度,全面纠正官场的不正之风。

对官员的监察和反腐工作属于御史台的职责,李纯于是在宣政殿召见御史大夫卢坦和御史中丞元稹。

李纯问道:“两位爱卿可知今天朕召见你们,所为何事?”

卢坦说:“陛下前段一直忙于削藩和官制改革的事,今天突然召见我们,莫不是发现了官员的不法行为?”

李纯开门见山:“一年前,两位爱卿就先后跟我提起官员的不轨问题,奈何当时朝廷忙于削藩,不愿节外生枝,便推迟了下来,现在天下安定,是到了该整顿吏治的时候。”

元稹赞道:“陛下明见,再不刹一刹歪风,很多人会认为朝廷会无限包容他们,肆意贪腐。”

李纯正色道:“这次反腐的任务就交给御史台,你们要认真调查,掌握证据,抓一批贪腐的典型,从严从快办理,形成震慑效果。”

卢坦来了劲头:“我卢坦最恨贪官和违法乱纪的事,早就等陛下这句话了,请问陛下想从哪查起?”

李纯道:“就先从朝廷的官员查起,朝廷内部肃清了,再去整顿地方才会理直气壮。”

卢坦和元稹领命而去。

有了皇帝的旨意,御史台立刻行动起来,张贴告示,要求官民积极踊跃提供官员违法和贪腐的线索,对于提供相关线索和证据且属实的,予以奖励。

卢坦还让人在御史台设立了一个大铜箱子,上面留有投放口,鼓励人们积极提供贪腐官员的相关线索,投入举报材料。

御史台的人员全都忙碌起来,根据掌握的线索,不断收集证据,对相关人员展开调查。

一旦掌握足够的线索和证据,四品以下官员报经卢坦同意,从三品以上大员报经李纯同意,御史台立即进行抓捕,分组进行审理。

有些官员平常肆无忌惮,横行不法,到处贪污索贿,早就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举报材料纷至沓来。

物以群分,人以类聚,贪腐的官员往往相互勾结,盘根错节,抓出一个,就可以顺藤摸瓜牵出很多个,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员竟然先后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抓去审问。

最恶劣的是右仆射裴均和门下侍中卢从史,两人都在地方当过节度使,横行霸道惯了,生活奢侈,在节度使任上就有劣迹。入朝后仍不收敛,仗着自己级别较高,竟然拉帮结派,想办法干预官员的任免和财政资金的使用,从中牟利。

御史台在他们家中竟然搜出大量钱财和金银珠宝,甚至还有上百石珍贵的胡椒,经过折算,两人贪污的金额分别折银达到十二万两、八万两。

礼部尚书王播、吏部尚书郑珣瑜、户部尚书李巽、工部尚书柳晟也卷入其中,或多或少都有贪墨行为,其他波及的中低级的官员共达百人之多,查到最后,朝廷的官员有几百人涉案。

李纯看到御史台的报告,并不觉得意外,当时官员的贪污情况非常严重,必须借此机会搞一次反腐风暴,狠狠惩处一批人。

关于裴均和卢从史,李纯很早之前就觉得他们有问题,但是当时为了解决藩镇问题,不得不对他们忍让,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毫不收敛,愈加过分,这次正好可以杀鸡儆猴。

对于其他涉事官员,李纯观点是自作孽不可活,凡是罪行严重的该杀就杀,该判刑就判刑。

看到涉案那么多人,李纯也慢慢冷静下来,此时的腐败问题,既有个人的品质问题,也有当时的风气问题,如果换成其他人,也有可能犯下同样的错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