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全球当代艺术家 > 第302章 艺术不艺术(第2页)

第302章 艺术不艺术(第2页)

但那不重要,记忆会欺骗人,女人也很愿意自己骗自己。

只要相应的概念流行起来,那么不管她们在张小北身上看到哪一种符合自身喜好的特点,都会将其代入到初恋里,进而通过脑补来满足期待或遗憾。

这是个什么理论,方星河自己都不清楚,反正他知道肯定能行。

“wow!真的是这样!”

莫妮卡很配合,不,不对,她好像真信了。

“在我大概12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喜欢一个男孩,差不多就是张小北的西方翻版,他没那么英俊,但是野得像是一阵风,他总是忽如其来,又悄然而去,像个骑士那样为我解决了不止一次麻烦……”

巴拉巴拉,她讲了很多初恋……不对,是初次暗恋的故事。

然后,与《少你》结合起来。

“可惜我不像念那样幸运,我们之间只是两条平行线,很快我搬了家,而他消失在我的生活中,只在记忆里留下一抹美丽的色彩。

直到今天,SR,你的电影带我回到青春期,让我重温那次旧梦,并且带给我更加沉醉的享受。

我太爱小北和念的青涩爱情了!

我发誓,这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爱情电影!

对了,我将《Betterdays》定义为青春爱情电影,你会不会有什么意见?”

“当然不。”

方星河轻松耸肩。

“你们喜欢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我对自己的电影从来不做定义——或许偶尔也做,但我并不介意你们接不接受我的定义。

所以,你认为这是一部青春爱情电影,那它就是,以你的感觉为主。”

莫妮卡还挺专业的,马上问出一个很有含金量的问题。

“so,这是你的核心创作理念?作为作者,只负责创作,然后交给观众去理解?”

“这不能叫做创作理念,这算是对待作品的心态吧。”

方哥耐心纠正,不是为了辩解,而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自主”的接受影片。

“在我们文学界,经常讲:作品一旦成型,就不再只属于作者。

西方也有一句谚语,叫做:1000个人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只属于他自己的理解。

我对待作品的态度非常开放,当我完成它,你们就可以随意解读,至于你们的理解是不是我的真正创作意图,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们的感受,是你们的喜乐,是你们在某一瞬间的沉浸所带来的心灵触动。

这些统统归于你们,与我不相干。

什么叫做作者电影?

我想表达的东西已经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了,我提供了一个基础,你们在这个基础上和自己的一部分进行对话,或遗憾或和解,不必感谢我。”

在戛纳这种场合,方星河讲话刻意地意识流了一丢丢。

模糊、玄虚、自我,但现场观众就吃这套。

话音刚落,掌声再次响起。

莫妮卡不得不等到环境再次恢复安静,才能继续采访。

“那么,SR,你为什么会将自己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选定为这样一个题材?”

这是一个阐述创作背景的必要环节。

方星河很配合,上高度嘛,哥们太擅长了。

“因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霸凌,尤其是在校园等封闭场合里发生的霸凌,早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