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华夏物证鉴定中心官网 > 第二十五集 杀胡林中(第1页)

第二十五集 杀胡林中(第1页)

刁奴欺弱主,此情最难堪;还有不堪者,主向奴借钱!

晋出帝万般无奈,乃从景延广之奏,遣使持诏前往青州,向杨光远借马二百匹。

杨光远接旨,勃然大怒道:我青州又非养马之地,厩中战马,皆乃先帝赐我,今上何以复取?此乃是怀疑我也。

遂遣人潜地召取儿子杨承祚,自单州镇所奔归青州。朝廷闻报杨光远有此动作,惧其立即起兵造反,复用羁糜之策,乃除任杨承祚为淄州刺史,以从其便。

杨光远见出帝让步,由是益加骄纵,因此复遣使寄书契丹,详述出帝石重贵违好之短,不臣之心,且言两年大饥之后,国用空虚。此时若是发兵南下,一举可以平定中原。

契丹主耶律德光按兵不动二年,因见石重贵不似其父恭谨侍奉,见杨光远遣使来请,便不再犹豫客气,乃大发契丹国兵十五万,牧马南下。

开运元年,春正月。

契丹兵马前至博陵,一攻而下,继而大肆搜掠。杨光远闻说契丹兵南下大喜,于是在青州起兵响应,准备西攻汴梁。

边报至于汴京,晋出帝遂御驾亲征,北幸澶渊,调河北诸镇之兵迎敌契丹。

争奈两头起火,兼顾不得,群臣皆都震惊,茫然无计。

这一日,群臣齐集朝堂,等候天子接见,议论杨光远之叛,纷纷扰嚷,俱各怀忧。

忽有廊下执戟武士,忍耐不住,扬言于众官道:你诸公休得如此惊惧。若说别个造反能成,某便无辞;惟说那杨光远图谋大事,我不信其能成功。

众官闻此皆惊,便有人问道:你一个小小执戟郎官,何以出此大言?

那位郎官答道:凡为天子者,皆乃天纵聪智,绝佳皮囊。公等只瞧那杨光远形状,本人素患秃疮,其妻又跛。自古岂有秃头天子、跛脚皇后耶?

于是百官哄堂大笑,人心顿安。晋出帝正好从内宫出来,听到众官哗笑,问明原因,信以为然。遂先不顾青州,只令中原各镇紧守关隘。

耶律德光鼓勇而来,不料这小皇帝竟有如此胆色,驱兵来战。因为一时大意,竟然连战连败,旬月间输了数阵,前进不得。

契丹军大半皆为骑兵,并无辎重,全仗一路劫掠为食,既然前进不得,便支撑不住,遂于三月退兵,还归幽州南京,继而回师关外。

晋出帝亦振旅还京,复命李守贞、符彦卿两员大将,就此率师东讨青州。

杨光远自料出帝绝非契丹精骑敌手,只待北边兵败,自己便可趁机兵入汴梁,夺得天下。不料契丹军竟如此速败,朝廷讨伐大军立至,一时措手不及,惟有婴城自守。

李守贞领兵而至,却并不费力攻打,命在城外筑构长城高垒,重重围之。

直围困八月有余,至隆冬十一月,城内粮尽,早已不支。李承勋与弟承信、承祚见城中人民相食,知事不济,便劝父亲杨光远出城乞降,冀免于被朝廷灭族。

杨光远坚执不纳,并以胡言劝慰诸子:我在代北之时,尝以纸钱驼马祭祀天池,祭品尽皆沉没,人言我合有天子之分,故而如此灵验。尔等且勿轻言投降之论,以乱我军心。

李承勋只虑祸在朝夕,不信其父鬼话连篇,便与诸弟同谋,杀死城中节度判官邱涛、亲校杜延寿、杨瞻、白延祚等,枭其首级,并遣李承祚出城,送于李守贞。

此时一不做二不休,也顾不得父子亲情,因纵火大噪,劫其父幽于私第,遣即墨县令王德柔进京贡表纳款。杨光远到此地步,亦只得上表自首。

晋出帝览表大喜,念及杨光远旧功,尚欲曲为周全,饶其性命。景延广上前,扬声奏道:陛下切切不可怀此妇人之慈,贻害天下百姓,兼且愧对先帝。历遍前朝千年之事,岂有逆状滔天如杨光远辈,而犹能赦免之者!

出帝信以为然,乃驰命李守贞杀之。

李守贞本来便与杨光远有隙,亦皆因此故,出帝方命其挂帅出征,致不顾生死,身先士卒,拼力围城。此时既得圣命,那还有甚么客气的?

于是引军入城,将杨光远缢死于府中,以其病卒布告天下。

画外音:可笑杨光远一心为帝,至此化作南柯一梦。不说其老来谋反,直落得被诸子所卖,身首异处。便因当初为了那三十车金银珠宝财物,便溺杀范延光全家,亦应得此阴报。至此那三十车赀财,前后共坏了四个节度使身家性命,亦可为贪财者深戒。

字幕:开运元年,夏六月。

晋出帝石重贵复置枢密院,因宰相冯道年老有疾,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亲任侍中,国中事无大小,悉以委之。

桑维翰极负治国理政之才,上任数月之间,朝廷差治,国力复振。

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朝中多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

桑维翰为相,奏请复置学士院,选贤任能,出帝皆一一照准。

乃除前耀州团练推官张谊为左拾遗,抵制冯玉授官不当之举,选官公正,朝野晏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