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华夏物证鉴定中心官网 > 第二十五集 杀胡林中(第2页)

第二十五集 杀胡林中(第2页)

大将景延广自恃拥立大功,并负先帝托孤之重,又欲揽兵权,因上疏奏道:自前月契丹大兵南下,问罚不臣之罪,虽然最终不胜而退,但致生灵涂炭,国内骚乱。若非杨光远不堪一击,社稷亦恐就此倾覆也。依臣之见,当与契丹绝盟,以刀兵相见可也。

桑维翰见景延广欲与契丹公开为敌,知其不可,遂上言宜复与契丹请和。

并暗使朝臣,屡奏朝廷:若制契丹而安天下者,非用桑维翰之策不可。

石重贵自料不是契丹对手,遂诏命将景延广调离朝廷,使其出守洛阳。

桑维翰得以独掌大权,见朝中再无他人能与己抗衡,遂凭借权势广收贿赂,仍如为国理财一般有能,致岁余之间,家中积货巨万,引起朝野非议。

李彦韬、冯玉等趁此机会,便交替上疏,在石重贵面前攻讦桑维翰。石重贵恐犯众怒,遂黜其相位,由冯玉任枢密使,以削桑维翰实权。

桑维翰由是怀怨,复欲重立石重睿为帝,遂乘出帝生病之时,向太后建议,为皇弟石重睿选置师傅。

石重贵病愈之后,获悉此事大怒,即罢桑维翰相位,命其出任开封府尹。

桑维翰既被贬谪,自称足疾不朝。

晋国君相失和,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立时得知,遂命原随赵延寿降将乔荣为使,命到汴梁了解情况,并责晋主不贡之罪。

面对契丹国主责问,枢密使冯玉毫不示弱:先帝是你北朝所立,称臣可矣,但今上却是我中原所立,称孙已为过分,岂有称臣之理!

景延广亦已回朝,当面嘲讽乔荣道:我今有横磨剑十万口,正欲试其锋芒。汝可回报契丹之主,休得如此猖狂跋扈,一旦若爷被孙所败,岂不可笑!

遂命将乔荣监禁,并尽屠国中契丹商人,收其财货,以示将与契丹国彻底决裂。

逾数日,有朝臣奏说乔荣不能杀,应予放归,出帝准奏。

乔荣将回契丹,来拜景延广:臣无记性,恐忘明公之语,请书之于纸,将终生志之。

景延广不虑有他,即写诗一首,以明抗胡之志。

乔荣再拜受纳,告辞而去。既回上京,便对耶律德光添油加醋,汇报汴梁此行遭遇,并转述冯玉及景延广骄横之言。

耶律德光大怒,遂命关押所有晋国使者,传令整修战备,以待伐晋。

历史真相:景延广所说大话,并非全是吹牛。后晋经过石敬瑭多年积累,又因桑维翰善理财政,此时已是国力大增,与契丹交战已有取胜之机。但自乔荣去后,景延广身为大将,却不作战备,而是尽力巩固自己权位,与冯玉等忙于把揽朝政。当时国内大旱,百姓饿死,景延广却以金银珠宝大赏天子随从,以拉拢其在皇帝面前充当耳目,并为自己美言固宠。既然已向敌国使节挑战,却又不预作战备,如此脑残,足可令人无语。

后晋开运元年,春正月。

契丹主耶律德光发兵五万骑,使降将赵延寿、赵延昭为前锋,兵分五路南下,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

晋出帝闻报契丹兵南来,遂命景延广为将,自居中军,在众将簇拥下御驾亲征。又命传诏并州、冀州诸镇,一齐随驾北征。

不料天使派出逾月,诸镇节度使并无一个奉命前来,各据城自保,且另有几个暗自打点迎接契丹国主南来,亦思做几日河北天子,尝尝新鲜。

石重贵于是兴致全无,亦可能感到大祸临头,便复遣人致书契丹国主,求修旧好。

契丹主此时一路势如破竹,正在志得意满,岂愿就此中途罢兵?于是令人割了来使双耳,再命放回,告诉石重贵及景延广,洗颈以待。

晋帝求和遭到拒绝,为求活命,只好迎战。前后两年之内,与契丹胡兵小战数十,大战两次。尽管晋出帝指挥无能、用人不当,景延广号令不灵、胆小如鼠,但赖北边各部族不断反抗,中原军民英勇战斗,契丹两次大规模进攻,亦皆被晋师挫败。

由是契丹大军劳而无功,只得退兵,还归辽东。

石重贵本是声色犬马之徒,视国事为儿戏,此时凯旋还朝,便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复过起醉生梦死生活。

开运二年三月,中原大旱,契丹兵又来。

决战前夕,石重贵仍出外游猎,大建宫室,装饰后庭,广置器玩。为铺地毯,不惜用织工数百,费时一年,又对优伶赏赐无度。天下百姓皆怨气冲天,出帝故作不知。

契丹主闻说中原大旱,复点三军,渡河入寇。

于是下诏,兵分两路:遣御弟伟王耶律质古为帅,李得、樊彪为先锋,领兵五万,先攻太原。自领大将赵延寿,统兵十五万,望洛阳进发。

石重贵昏昏噩噩,因前番获胜,此番更是充满狂妄,闻听契丹大军复来,遂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统大兵二十万众,引诸将北上抗敌。

复诏命杜重威道:卿宜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勿负朕意。

画外音:晋出帝此番若是再奋勇武,御驾亲征,倒还有三分胜望。却委杜重威为帅,则是无异于自掘坟墓,错之极矣。杜重威乃是石敬瑭妹夫,因多随高祖征战,又居功自傲,为诸将众军不服;又在镇州大肆搜刮民财,百姓怨声载道,朝野尽知。契丹军屡次南下,眼见境内城邑相继破陷,生灵屠戮,杜重威任居方面之重,未尝以一骑救之。故说此番出帝以其为六军主帅迎击契丹大军,真可谓所得非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