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梨花碎雨百科 > 第16章 盐窟秘辛(第1页)

第16章 盐窟秘辛(第1页)

密道尽头的石门后,是另一重天地。沈清歌刚跟着萧澈钻出藤蔓缠绕的出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屏住了呼吸。这是个依山开凿的石窟,火光从石壁上的火把里窜出来,在粗糙的岩石上投下晃动的暗影,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硫磺味,混着浓重的咸味,刺得人鼻腔发疼。

十几个赤裸着上身的壮汉正围着盐堆忙碌,他们古铜色的脊背在火光下油亮,肌肉随着搬运的动作贲张,将白花花的私盐装进粗麻麻袋。那些盐粒晶莹剔透,比市面上流通的官盐细腻百倍,在火光下泛着冷白的光。

刘嬷嬷站在石窟中央的石桌旁,手里捏着杆算盘,噼啪打得飞快。她脸上堆着谄媚的笑,与平日里在沈府那副嚣张模样判若两人,对着个络腮胡大汉点头哈腰:“张头领,您清点仔细些,赵大人说了,这批盐纯度要够,不能掺半点沙子。”

络腮胡大汉啐了口唾沫在地上,唾沫星子混着尘土溅起:“放心,咱兄弟办事,赵大人还信不过?”

他扛起一袋盐,往石窟深处的马车走去,粗声粗气地吆喝,“都快点!这批货要赶在子时前运出,通州那边码头等着装船呢!”

沈清歌的心脏猛地一缩——通州码头是漕运枢纽,私盐从这里装船,不出三日就能散往江南数省,这规模远比她想象的更大。

“赵大人说了,”刘嬷嬷扒拉着算盘珠子,声音尖细得像指甲刮过石壁,“这批货走的是水路,过闸口时会有人接应,给守军的‘孝敬’都按老规矩,每船三成。”

“三成?”络腮胡大汉猛地回头,手里的麻袋重重砸在地上,盐粒撒出来,在火光下像碎玻璃,“上次还是两成!”

“哎呀张头领息怒。”刘嬷嬷连忙赔笑,从食盒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用油纸包好的碎银子,“这不是最近风声紧吗?上个月城西的盐窖被官兵抄了,赵大人费了好大劲才压下去。所以才不得不多加的一成。”

络腮胡掂了掂银子,脸上的怒气才消了些,往地上啐了口:“算他赵德海识相!告诉那老东西,下次再克扣,别怪老子掀了他的码头!”

赵德海!沈清歌的指尖猛地攥进掌心。这个名字她在母亲的医案里见过,母亲临终前的药方上,曾用朱砂圈过这个名字,旁边写着“通州盐运使”。

原来当年母亲查到的,就是这个赵德海!

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萧澈猛地攥住她的手腕,力道之大让她吃痛。

他的掌心温热,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攥得她腕骨生疼。没等沈清歌反应过来,就被他拽着往旁边的草料堆后躲去。

“蹲下。”萧澈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他的身体几乎贴着她,玄色锦袍的下摆扫过她的裙角,松木香混着淡淡的汗味漫过来,与石窟里的咸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的压迫感。

沈清歌被迫蹲在草堆后,后背紧贴着冰冷的石壁,身前却能感受到萧澈温热的体温。他的手臂横在她身侧,将她圈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每一次呼吸都能蹭到他的衣袖,让她脸颊发烫。

“别动。”萧澈的唇几乎贴在她耳边,热气拂过耳廓,“有人过来了。”

沈清歌屏住呼吸,果然听见沉重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是那个络腮胡大汉,他正扛着盐袋往这边走,嘴里骂骂咧咧:“他娘的,这批盐磨得老子手都破了……”

草堆缝隙里,沈清歌看见他的靴子就在眼前,沾着盐粒的鞋底踩在干草上,发出窸窣的响。她下意识地往萧澈身边缩了缩,肩膀撞进他坚实的胸膛,引来他一声极轻的闷哼。萧澈的手臂收得更紧了,几乎将她完全护在怀里。

沈清歌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胸腔的起伏,还有他刻意放缓的呼吸声,在这紧张的氛围里,竟有种莫名的安定感。大汉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萧澈才松开些力道,却没完全放手。

他低下头,目光落在她紧攥着裙角的手上,忽然伸出手,指尖轻轻覆在她的掌心。沈清歌浑身一僵,像被烫到般想缩回手,却被他按住。他的指尖微凉,带着墨香,在她掌心缓缓划过,一笔一划,写了个“等”字。温热的触感留在掌心,像烙印般清晰。

沈清歌抬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将掌心的字攥得更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