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觉得管仲说得在理,只好点头同意。
而在楚国的宫殿内,楚王同样在关注着大魏水利工程的进展。“令尹,大魏的工程受阻,我们要不要做点什么?”楚王焦急地问道。
令尹屈原微微欠身,说道:“陛下,我们楚国可派遣一些水利专家,以交流学习的名义前往大魏。实则让他们暗中观察工程情况,若有机会,可在技术上给大魏使点绊子,延缓他们的工程进度。”
楚王疑惑地问:“就怕大魏不会轻易让咱们的人靠近工程核心区域,这计划能行得通吗?”
屈原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放心,我们可先与大魏朝廷沟通,表达我们对水利工程的赞赏,以共同探讨技术难题为由,派遣专家。大魏向来好面子,应不会拒绝。到时候,我们的人见机行事即可。”
楚王微微点头,说道:“好,就依令尹所言。此事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让大魏察觉。”
在大魏的水利工程现场,地质专家们经过一番仔细勘察,终于找到了土质松软的原因。原来是附近的一条地下暗流,由于近期雨水增多,暗流的水量增大,导致这片区域的土质发生了变化。专家们迅速制定了一个加固地基的方案,决定采用打桩的方式,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赵刚看着手中的方案,心中稍感宽慰,但物资短缺的问题依然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就在他愁眉不展之时,一位年轻的工匠站了出来,说道:“大人,我听说离咱们这儿不远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座废弃的石场。那里有不少石材,虽然不是特别优质,但经过加工,或许能满足我们目前的需求。”
赵刚眼睛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激动地抓住工匠的肩膀,说道:“真的吗?太好了!你赶紧带几个人去看看,要是可行,马上组织人手把石材运回来!”
年轻工匠兴奋地说:“大人,我这就去!我还知道几个手艺不错的兄弟,对石材加工很在行,到时候让他们一起去,保证把石材处理好。”
赵刚连连点头:“好,好!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尽快落实,这可是关系到工程能否继续的关键。”
在众人的努力下,地基加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新的石材也陆续运到了工地。工程似乎又重新走上了正轨,但赵刚知道,危机并未完全解除,齐楚两国随时可能再次出手,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工程逐渐恢复进度时,工地上突然爆发了一场疾病,许多工人纷纷病倒。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浑身乏力,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展。工人们人心惶惶,施工现场一片混乱。
赵刚看着病倒的工人,心急如焚。他一边安排人去请郎中,一边努力安抚着工人的情绪:“大家别怕,郎中马上就来。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这场疾病。”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疑惑,这疾病来得如此突然,会不会又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一位工人虚弱地说:“大人,这病来得太邪乎了,好多兄弟都倒下了,这工程可咋整啊?”
赵刚强装镇定地说:“别慌,朝廷肯定会想办法的。你们安心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另一位工人担忧地问:“大人,这病会不会传染给家里人啊?我们可不想把病带回家。”
赵刚安慰道:“不会的,郎中来了会有办法。咱们先把患病的兄弟隔离起来,防止疾病扩散。”
郎中赶到后,经过一番诊断,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大人,这病来势汹汹,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治好。而且,这病传染性极强,若不及时隔离,恐怕整个工地的人都得被传染。”
赵刚的脸色变得煞白,他深知,若不能控制住这场疾病,水利工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他立即下令,将患病的工人集中隔离,同时派人前往都城,向朝廷汇报此事,请求支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都城的皇宫内,李天泽接到赵刚的紧急奏报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这工程怎么就这么多灾多难!林爱卿,苏爱卿,你们可有良策?”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
林羽微微欠身,说道:“陛下,臣建议立刻召集天下名医,共同研究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同时,从各地调配药材,送往工程现场。另外,可在工程现场设立临时医院,加强对患病工人的救治和护理。”
苏哲接着说道:“陛下,为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可暂停部分工程,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消毒。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复施工。”
一位礼部大臣站出来说:“陛下,若暂停工程,恐影响民心。百姓对水利工程寄予厚望,此时停工,怕是会引发恐慌。”
李天泽叹了口气,说:“朕也知晓此事为难,但如今以控制疫情为重。林爱卿、苏爱卿,此事务必尽快落实,切不可让疫情失控,也不能让百姓恐慌过度。”
大魏的水利工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艰难前行。患病的工人在痛苦中挣扎,工程负责人在焦虑中坚守,朝廷上下也在为解决问题而全力以赴。而齐国和楚国,依旧在暗中窥视,等待着下一个时机,给予大魏致命一击。未来,大魏的水利工程能否顺利完工?这场与疾病、与他国势力的较量,大魏又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大魏的天空,依旧在见证着这个国家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抗争,见证着它在风雨中继续前行的身影。
喜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