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我靠暴君躺赢宫斗 > 第142章 老族长跪的是地不是天(第2页)

第142章 老族长跪的是地不是天(第2页)

我特意让他在榜单最下方用朱砂红笔批注一行大字:“若如期收割,关中九成以上村庄,亩产将破四石大关!”——朱笔落纸时“吱”一声轻响,如血滴坠地。

第二道,我将墨鸢从工部作坊里揪了出来,给了她一张图纸。

“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做出这个东西。”

墨鸢看着图纸上那个古怪的器物,皱起了眉:“这是……玻璃窖?”

“没错,透明的窖。”我指着图纸道,“我要让全咸阳的百姓,都能亲眼看着土里的火薯,是如何一天天长大的!”

她沉吟片刻:“寻常琉璃易裂且浑浊……但南越曾贡一批‘明镜石’,乃冰晶砂煅炼而成,若切成薄片拼接为穹顶,或可成井状观薯之器。”

七日之间,“见薯井”成了咸阳最热的谈资。

孩童绕行嬉戏,踮脚拍打晶壁;老农蹲地细数薯块数目,口中念念有词;商贾们甚至开始押注哪村亩产最高。

而与此同时,各村族老的耳目纷纷回报:民心动荡,禁令渐难维持。

七日后,咸阳东市最热闹的十字街口,一座奇特的建筑悄然矗立。

它不高,仅齐腰深,却以数十片打磨光滑的“明镜石”围成环形穹顶,下方覆土栽藤,宛如一口倒扣的水晶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据工部小吏私语,此物耗尽了南越进贡的最后一匣冰晶砂,日夜不停煅烧七昼夜方成。

百姓呼之为“见薯井”——因透过那澄澈石壁,竟能窥见泥土深处,火薯正悄然膨大,如大地孕育的黄金胎动。

晨光穿过晶壁,在土壤上投下粼粼波纹,仿佛地下奔涌着液态的日辉;偶有路人俯身倾听,竟说能听见根茎伸展时细微的“噼啪”声,像是大地在低语。

舆论的火焰,被我一把扇到了最旺。

那些信誓旦旦要“绝收示警”的村子,瞬间成了全关中的笑柄。

夏祭当日,天色阴沉。

乌云压城,空气中弥漫着湿土与雷电混合的金属味。

柳树沟,这个曾被嬴政亲临的村庄,成了风暴的中心。

村正李老四果然信守了与各宗族的约定,祠堂里钟鼓齐鸣,木槌撞击铜钟的闷响一波波荡开,三百余户村民齐聚堂前,跪坐诵经,祈求“天息其怒”。

香火袅袅,灰烬随风飘散,落在田头如雪。

我与墨鸢、轲生三人,立马于村外高坡之上,冷眼旁观。

衣袂被狂风吹得猎猎作响,雨前的凉意渗入骨髓。

午后,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敲击屋顶如万箭齐发。

转瞬之间,天地化作一片混沌水幕。

雨水顺着田垄奔流成溪,汇成泥浆洪流,冲刷着那一片片饱满的块茎。

邻村百姓早已抢收入窖,唯有柳树沟的田里,火薯在泥水中翻滚、浸泡、溃烂。

大雨连下三日。

三日后,天光放晴,我策马入村。

尚未近田,一股酸腐恶臭已扑面而来,直冲鼻腔,令人几欲呕吐。

脚下泥土松软黏腻,靴底拔起时发出“咕啾”声响。

我命人随意挖开一处,锄头触到薯体时,只听“噗”的一声,乌黑发软的块茎破裂,流出黄浊汁液,散发出死亡般的腥馊气。

我召集全村老少,于田头集结。

又命人从邻村抬来一筐同期种植、早已入窖的火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