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风起于萍末 > 第一章血色荒原(第1页)

第一章血色荒原(第1页)

第一章血色荒原

冰冷的触感从身下传来,混杂着泥土和某种腐烂植物的腥气,猛地钻入胡汉的鼻腔,将他从一片混沌的黑暗中拽了出来。

头痛欲裂,像是被一柄重锤反复敲打。他睁开眼,映入眼帘的不是医院雪白的天花板,也不是自家熟悉的卧室,而是灰蒙蒙的、仿佛浸了水的抹布一样的天空。几缕稀疏的枯草在视野边缘摇曳,带着深秋的寒意。

“这是……哪儿?”

他试图撑起身子,却感觉全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一样,每一寸肌肉都在发出酸痛的抗议。他记得前一刻还在公司的会议室里,为了一个重要的并购项目熬夜奋战,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疲惫的味道。怎么下一刻,就躺在了这荒郊野岭?

他勉强坐起,环顾四周。这是一片稀疏的林地,树木歪斜,枝叶凋零。远处是起伏的、呈现一种病态黄色的丘陵。风呜咽着吹过,卷起地上的枯叶和沙尘,带着一股明显的、从未在现代城市闻过的——粪便、炊烟和某种若有若无的腐败气味混合的味道。

“咕噜——”腹中的轰鸣提醒着他生理的需求,而喉咙的干渴更是如同火烧。

“不是梦……”胡汉喃喃自语,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曾经的战略顾问,他习惯于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首先分析环境,获取信息。他检查自身,身上还是那套材质精良的商务休闲装,但现在已沾满泥污,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屏幕漆黑,无论如何按动都没有反应。口袋里的手机同样如此,成了一块冰冷的板砖。

他身上的打火机、一小盒薄荷糖,以及钥匙串上的多功能小刀,是仅存的“现代造物”。

他深吸一口气,那混杂着原始气息的空气呛得他咳嗽了两声。必须找到水源和人烟。

凭借着在野外求生培训中学到的有限知识,他辨认着地势,向着低洼处、植被相对茂密的方向艰难前行。脚下的土地干裂而坚硬,与他熟悉的任何一片郊野公园都截然不同。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眼前的景象让他骤然停下了脚步。

在林子的边缘,一片原本应是农田的旷野上,散落着焦黑的木桩和残破的土墙,那是一个被焚毁的村落遗迹。几具已经高度腐烂、露出白骨的尸体散落在残垣断壁之间,乌鸦在其上盘旋,发出令人心悸的呱呱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令人作呕的尸臭。

胡汉的胃部一阵翻江倒海,他扶着一棵枯树,剧烈地干呕起来。眼前的惨状,比他看过的任何一部恐怖电影都要真实和残酷。这不是拍摄现场,这是真实发生的屠杀。

“五胡乱华……”一个在历史书籍中读到的、曾经觉得无比遥远的词汇,此刻带着血腥的气息,猛地砸在他的心头。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北地沧凉……那些冰冷的文字,化作了眼前这地狱般的景象。

他强忍着不适和恐惧,小心翼翼地靠近废墟。他想找到一些线索,任何能告诉他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线索。在一处半塌的土灶旁,他踢到了一个硬物,捡起来一看,是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钱。上面的字迹模糊,但他依稀辨认出是“永安五铢”。这是他有限的古钱币知识里,属于魏晋时期的货币。

心,沉到了谷底。时间,大概率确认了。地点,应在北方。

就在他心神激荡之际,一阵微弱的、压抑的啜泣声,从不远处一堆倒塌的茅草堆下传来。

胡汉心中一紧,握紧了钥匙串上的小刀,警惕地靠近。“谁?出来!”

啜泣声戛然而止,只剩下恐惧的沉默。

他小心翼翼地用一根木棍挑开茅草,看到一个蜷缩在角落里的身影——一个约莫十岁左右、面黄肌瘦、穿着破烂麻布衣服的男孩。男孩脸上满是污垢,一双大眼睛因为极度的恐惧而睁得滚圆,身体瑟瑟发抖。

看到胡汉,男孩像是受惊的兔子,猛地向后缩去,嘴里发出含糊的、带着浓重口音的呜咽。

胡汉愣了一下,努力分辨着他的话,似乎是……并州一带的方言?他放缓语气,用尽量标准的官话(基于记忆中洛阳太学流行的读音)问道:“小孩,别怕。我不会伤害你。这里发生了什么?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听到官话,恐惧稍减,但依旧不敢靠近,只是颤抖着说:“胡……胡人……来了,都死了……阿爷,阿娘……都死了……”说着,眼泪又涌了出来。

胡汉心中恻然。他掏出那盒薄荷糖,取出一颗,小心翼翼地递过去:“吃吧,甜的。”

男孩犹豫地看着那颗从未见过的、晶莹剔透的“石头”,在胡汉鼓励的目光下,最终接过去,舔了一下,然后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迅速将糖粒塞进嘴里。

“你叫什么?”胡汉再次温和地问。

“狗……狗娃。”男孩含糊地说,情绪似乎稳定了一些。

“狗娃,这里就你一个人了吗?还有其他活着的人吗?”

狗娃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指向村子后面的山林:“张……张叔,带人去山里了……找吃的。”

正在此时,一阵急促的、杂乱的脚步声和呼喝声从村口传来,伴随着胡汉听不懂的、粗野的语言。

狗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一把抓住胡汉的衣角,整个人抖得像风中的落叶:“胡……胡人又来了!”

胡汉的心脏猛地一缩。他拉起狗娃,迅速躲到一堵较为厚实的残墙后面,屏住呼吸,向外窥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