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的时间,从柳江要凿一条人工河直通庆安州的消息,就在大周朝各地传了开来。
庆安州出来逃难的百姓们,听到家乡很快就会通水有救了的消息后,全部都收拾好家伙事,拖家带口返回自个的家乡。
庆安州以前的日子实在是太难,有一些出来的时候还是稚儿,可这次要回去却已经是到了中年,整个人生都过完了一半,但心却一直是飘着的,他们还记得自个的根在哪里。
他们的田地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了,不过以前的老屋还在,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外漂泊了这些年,觉得还是家乡最好。
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自然还记得庆安州以前缺水没有缺到现在这个地步时,那时候的庆安州家家户户还算得上是安居乐业。
吴老三买了五十万亩的田,不过好在这些田都是连在一块的,只因为亩数太多,直接就跨了两个县。
开始找人春耕之时便遇到了种种阻力,庆安州田地荒废多年的不在少数,现在要春耕买牛更是没有,只老三只能派徐管事去隔壁的州府买牛。
好在徐管事在半个月之后带回了二十头牛,要知道马上就到春耕,现在能弄到二十头牛,而且还都是两到三岁之龄的壮牛,可以说是徐管事的本事。
二十多头一到庆安州就开始吭哧吭哧的犁地,现在牛倒是有了,但一下子要犁五十万亩的田根本就不现实,二十多头牛就算是累死也干不完,那就需要人工来犁。
好在朝廷要凿一条人工河的消息早就传开,不少百姓都返回了自个的家乡,人力方面自是不缺。
一些穷苦的人家家里没牛的,一直都是用人力在犁田,只要钱到位,对于百姓们来说根本就不叫事。
原本返回自己的家乡,打算再把田地买回来从头开始的百姓,看到自家的田被别人买了不说,周边的田也全部都给卖了。
正当他们觉得这天要塌的时候,吴老三找来的人就给了他们一个干活的机会,刚返回庆安州的百姓自然是愿意的。
现在的他们宁愿帮别人干活,也不愿自己耕种。
现在耕种下去,从播种插秧在到秋收,最起码得要五个多月的时间,可是帮别人的话工钱可以每天现结。
有些人连饭都吃不起的,自然是愿意替吴老三干活。
现在的庆安州可以说是一片热火朝天,到处都是劳作的百姓,有工钱在前面吊着,各个都是干劲十足,哪有吴老三他们刚到之时死气沉沉的模样。
几乎每天,吴老三都在田间打转,仅仅半个多月的时间,刚到京都城养白了点的皮肤又黑了一个色。
不过吴老三倒是不在意,他皮肤本就偏白,就算是再黑一个色,那也是比一般的人要白些。
看着田里面绿油油大片的秧苗,从一寸长长到两寸,再到三寸
秧苗每长高一寸,吴老三心中就欢喜一分,终于又过了十天之后,撒了的秧苗终于可以栽了。
第二天一大早,知道今天要插秧,吴老三出门的特意换了一身短打,他今天打算下田跟着一块干活。
雇来的工人们看见吴老三跟着他们一块下田,开始看见的时候还挺稀奇,不过他们现在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