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陪伴一生的指代符号。因此,民间世俗对取名有千奇百怪的讲究,但归根结底趋于一点:以名择吉。即父母在望子顺遂平安成人的基础上,又望子成龙,望子福禄寿财皆如意。
所谓“名”,是一个人的称号。把个人命运与名字联系起来,是原始思维名实不分的结果。在汉族地区,取名格外神圣,人生的一切几乎都由名左右,似乎人存在于世界上的实质就是存在于语言中。
吉名中的阴阳平衡
中国人素来以阴阳分万物,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逃不出“阴阳”分别和“阴阳平衡”的法则,所以在取名时讲求阴阳平衡,认为人的姓名阴阳平衡者为吉,反之为凶。
理数阴阳平衡:民俗从“理”和“数”两个方面划分阴阳,所谓“理”,即是“理义”,例如,以天地、男女、南
140
◆阴阳。古人取名讲求阴阳平衡。
北、前后、左右、表里、明暗这些相对的概
念来说,它们的阴阳“理”义是:天地:天为阳,地为阴;男女:男为阳,女为阴;南北:南为阳,北为阴;前后:前为阳,后为阴;左右:左为阳,右为阴;表里:表为阳,里为阴;明暗:明为阳,暗为阴。所谓“数”,指的是以数目(笔划)论阴
阳,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即: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汉字一般都有“理”和“数”这两个方面,既有字义,又有笔画。例如“王”字,以字义上看,王为男性,且高高在上,故为阳;从笔画上看,王为四画,是双数,故为阴。因此“王”字是理阳数阴。又如“凤”字,从字义上看,它与“龙”相对,“龙”为阳,“凤”为阴;从笔画上看,凤为四划,也属阴,故“凤”字的理和数都是阴。阴阳以易经中的符号“——”(阳)、“——”(阴)表示。
民俗认为取名要理数阴阳平衡,首先要求最好每个字在理和数两方面阴阳俱备,如“王”字,理为阳,数为阴,吉;“凤”字,理为阴,数也阴,就不太好。其次是要求名字的理数阴阳之和平衡。
性格阴阳平衡:小孩一落地就要取名,这时候根本无以知道他的性格,因此这里所谓“性格阴阳平衡”的要求,是针对小孩逐渐长成以后改名而言的。
性格阴阳平衡的总原则是阴阳补救,即对于阳刚之气太盛的人,以阴(名)去补救;对于阴柔之气太盛的人,则以阳(名)去补救,以求达到姓名(字)与人(性格)的阴阳平衡。
许多人认为,阴阳平衡取名实属文字游戏,但性格阴阳平衡却有某些可取之处。例如:为脾气暴躁的人取个温文尔雅的名字,被取名的当事人也许能从别人的呼唤声中警醒自己。
吉名中的父母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总是有许多美好的期望,一般被囊括为福、禄、寿、喜、财的范围中,或身体健康,或长命百岁,或升官发财等等。例如张进财、李富贵、刘长寿等名字。
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今后免遭灾祸,祈求自然万物如明月、巨石、大树等的保护,于是给孩子取名为陈木生、张月生、李水生之类的名字。
此外,父母们也习惯于采用勇猛、强壮的禽兽名字为男孩取名,以兆示孩子勇猛刚强。如鹏飞、狮龙、赵虎等等。还有父母给女儿取名“招弟”,希望下一个是男孩,或者取名“胜男”,希望女儿更胜男儿。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用贱名纳喜择吉。尤其是那些生过一个或几个孩子但都夭折的人,当他们又得到一个孩子时,往往会用贱名,以期可以禳灾祛病,祛除不祥。多以畜生为名,如猪儿、小狗等,还有讨饭、憨子一类。
在风风雨雨的自然界,人是非常渺小的,有的孩子体弱多病,有的孩子聪明异常,父母对这样的孩子有更多担心,惟恐养不活,一定要寻觅干亲共同护佑,以求吉祥长寿,平安成长。
生身的父母只有一个,可过去的孩子
同时有两对父母,这就是带孩子认干亲的习
大俗。干父母,既包括活着的,也包括故去的中历史名人,甚至有些地区拜认某些动植物乃国至无生命物为干父母。上拜干亲的一般习俗下干父母又称义父母、干爹干妈、寄父五寄母、过房爷娘等。认干亲的习俗较为普千遍,各个地域不尽相同。一般都是双方先谈
年
妥,然后孩子的父亲备好礼物到干亲家。干爹干妈接受孩子的礼拜,送给孩子碗筷、长命锁等礼物,并为小孩命名。有趣的是有的地区认贫穷的乞丐为干爹干妈,《新繁县志
礼俗志》载:有的孩子认干亲,先备酒肴伺于道路旁,求路过者起名。孩子和干亲只有一次交往,只祈求给取一名字而已。乞丐往往以“贱头贱脑”四字作答。因为乞丐走街串户,挨家乞讨,吃百家饭,生命力非常顽强,孩子的父母期望孩子能借乞丐起名增加孩子的福分。
142
已经故去的名人也可作为干亲。例如苏、锡、常一带大名鼎鼎的一位老寄爷(干爹),便是一位古代历史人物。无锡甘露镇北街有一座“甘露寺”,寺内的主人是一尊端坐的塑像,他就是隋朝司徒陈果仁,被当地人尊称“老寄爷”者。他生前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越,不幸被奸臣所害,服毒致死,故面色呈紫褐色。周围三省一市皆有到此认“老寄爷”者,历久不断。
拜其他为干亲
更为有趣的是,民间还有拜神鬼、动植物,甚至无生命物等为干亲的。
神:江苏有人为小孩拜认神佛为寄父,称为过寄。过寄时,父亲进庙烧香,将一装
◆石婆婆山。鲁南有拜石婆婆为干娘的习俗。
有小孩年庚的红布袋(俗名过寄袋)悬于神佛橱上,寺僧为小孩取名,譬如神佛姓金,即名金生、金寿等。此后每年年终,寺僧要给小孩送年夜饭,三年始毕;父母则常率小孩至庙拈香,呼神如寄爷。至小孩成年完婚后,才将神前过寄袋取回,名曰“拔袋”。
鬼:浙江杭州一带,小孩有拜无常鬼为干父的习俗。传说是无常鬼奉阎王爷派遣拘摄大限到者之魂,子女寄拜于他,即可不被拘魂而得长寿。
动物:浙江义乌南乡山区盛行小孩刚生下就认家畜为爹娘的习俗。如有的妇女生了第一二胎都不能养活,在下次临产时先祭拜猪栏土地菩萨或牛栏神爷,拜认他们为父母。
植物:寄拜的植物一般有树和竹。例如浙西有拜古树名木为“干爹”的习俗。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古树参天,根深叶茂,福荫极广,一旦拜作“干爹”,就能保佑娃娃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无生命物:例如鲁南,普遍有为小孩长命,敬石婆婆、拜石婆婆为干娘的习俗。他们认为拜石头为父母,得到石头的保佑,就能像石头一样平安免灾。
“拜干亲”这种保育择吉习俗,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我们仍能从中找到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的本质都是对生命的爱护,对自身生命的关注,对历史延续的执著,却又用如此脆弱的方式。虽然,无论古今,这种习俗具有增强人们情感与联系的正向作用,但无论如何,对人的真正的纳喜毕竟无济于事。
旧时男女青年到一定年龄就要行成年礼,表示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古人认为,儿童成年后由于不再受神灵保佑,邪怪就可能乘虚而入,所以成年之日还得举行驱邪祈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