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得出,邓艾是有机会为魏国在蜀地积累大量粮草的。
司马懿见此,亦出列赞道:
“邓校尉之策,不仅可解军粮之困,更能省去转运之劳,实乃长远之计也。”
“唯大王察之。”
作为邓艾的举主,司马懿于公于私都会力荐邓艾。
“嗯。”
曹操当即下令:
“即日起,命邓艾总领东南屯田之事。”
“开凿河渠,广设军屯。”
“务必五年之内,积粮千万斛!”
邓艾领命,即刻调集军民,开凿河渠。
他亲自勘测地势,规划水道。
使岷江之水引入成都平原,灌溉万亩良田。
蜀中百姓起初不解,抱怨劳役繁重。
邓艾便亲自下田,与民同劳,并解释道:
“今日之苦,乃为明日之福。”
“待河渠修成,农田得溉,收成倍增,尔等再无需忍饥挨饿。”
就在邓艾等人的努力下。
魏国河渠初成,荒田得水,稻谷茁壮。
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不表。
……
洛阳,相府。
夜色如墨,书房内烛火摇曳。
李翊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株松树,枝干在月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
“父亲唤我?”
李治推门而入,见父亲背影如山岳般沉重,心头忽地一紧。
第355章魏国出了个百年奇才,正是相爷敌手?
李翊未转身,声音冷峻:
“今日宴请诸将,锦缎之事,你可知错?”
李治瞳孔微缩,随即强自镇定:
“父亲如何知晓?”
“休管我如何知晓!”
李翊猛然转身,袍袖带起一阵寒风。
“你年方十五,便学人玩弄权术,可知政治并非儿戏?”
“年轻人,你还嫩得很呐!”
“就你这个年纪,你玩的明白嘛!”
李翊震怒,嘶声大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