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纪实录 > 第253章 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跨国杀人案(第1页)

第253章 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跨国杀人案(第1页)

一、莫斯科郊外的第一滴血

2015年1月的莫斯科郊外,零下十三度的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车窗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33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巴哈迪尔·马贾库博夫坐在租来的旧车里,手指反复摩挲着口袋里的折叠刀,刀刃的冰凉透过布料传来,却压不住心里翻涌的戾气。他刚和妻子大吵一架,满脑子都是自己臆想中妻子不忠的画面,扭曲的猜忌像藤蔓一样缠绕着神经。

“不能杀她,警察会第一时间怀疑我。”巴哈迪尔咬着牙自语,方向盘被他握得发白。他发动汽车漫无目的地游荡,车灯在雪夜里劈开一道昏黄的光,最终停在了一处公交站台旁。站台下,38岁的房产经纪人安吉波娃正裹紧外套等车,她刚带完最后一组客户,口袋里还揣着今天的佣金单据。

“要搭车吗?天太冷了。”巴哈迪尔摇下车窗,脸上挤出假惺惺的笑容。安吉波娃犹豫了一下,看到对方虽然眼神阴沉,但衣着整洁,便拉开车门坐了进来。车内暖气很足,她摘下围巾,随口说起自己的工作,提到自己有两个孩子,语气里满是温柔。

可这番话却像火星溅到了汽油上。“已婚女人怎么能独自在夜里出门?”巴哈迪尔突然厉声质问,方向盘猛地一转,汽车偏离主路,朝着郊外的森林公园驶去。安吉波娃察觉到不对,刚要拉开车门,就被巴哈迪尔一把按住。

十分钟后,汽车停在积雪的树林里。巴哈迪尔将安吉波娃拽下车,没等她呼救,就挥动折叠刀砍了下去。“就砍了几下,她没再动了。”后来他在审讯时轻描淡写地描述。确认安吉波娃没了呼吸,他用雪掩盖住血迹,把尸体拖到树林深处的洼地,草草用树枝和积雪掩埋。

第二天清晨,巴哈迪尔退了租房,带着仅有的行李直奔机场,登上了飞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航班。飞机起飞时,他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莫斯科,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杀了她,我感觉灵魂都放松了。”他不知道,这只是他跨越三国的杀戮盛宴的开端。

二、乌兹别克斯坦的蛰伏

2015年1月10日,塔什干的阳光透过灰蒙蒙的天空洒下来,巴哈迪尔躲在老城区的廉价旅店里,每天靠着面包和自来水度日。杀了安吉波娃后,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被一种病态的快感裹挟,心里的杀戮欲望越来越强烈。

1月15日傍晚,巴哈迪尔在撒马尔罕市的集市附近游荡,盯上了独自回家的22岁女大学生。他尾随对方走进狭窄的胡同,趁四周无人,从背后捂住女孩的嘴,将她拖进废弃的院落。这一次,他的手法比第一次更加残忍,用刀刺中女孩后,又对尸体实施了强奸。作案后,他抢走女孩身上的手机和少量现金,连夜逃回塔什干。

警方接到报案后,在现场提取到了血迹和脚印,但由于胡同里没有监控,且受害者刚到当地上学,社交圈简单,调查陷入僵局。集市附近的居民得知消息后,夜晚再也不敢单独出门,家长们更是每天亲自接送孩子,原本热闹的胡同变得死气沉沉。

1月28日,塔什干郊区再次发生命案。35岁的家庭主妇在买菜回家的路上失踪,两天后,她的尸体在一处干涸的河沟里被发现,头颅不翼而飞。法医鉴定显示,受害者生前遭到性侵,颈部伤口整齐,显然是被利器刻意斩首。这起案件让整个塔什干陷入恐慌,警方增派了大量警力在街头巡逻,却始终没能找到凶手的踪迹。

2月12日,巴哈迪尔在乌兹别克斯坦犯下第三起命案,受害者是一名40岁的清洁工。他在作案后抢走了对方的金项链,随后意识到当地警方排查越来越严,便决定暂时蛰伏。他躲在乡下的亲戚家,对外谎称在莫斯科打工亏了钱,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亲戚们虽然觉得他神色异常,但也没多问,这让他成功藏匿了两个月。

在乡下的日子里,巴哈迪尔每天都关注着新闻,看到警方始终没有查到自己头上,胆子又大了起来。2015年3月初,他偷偷离开亲戚家,用抢来的钱买了前往乌克兰基辅的火车票,打算在新的国家继续自己的罪恶。临走前,他烧毁了作案时穿的衣服,却特意留下了那把沾着血迹的折叠刀——那是他“战绩”的见证。

三、基辅街头的十日惊魂

2015年3月12日,基辅的春天刚刚到来,街头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巴哈迪尔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出火车站,眼神在人群中扫过,像猎人在寻找猎物。他找了家靠近公园的小旅馆住下,当天下午就开始在街上物色目标。

3月14日清晨,47岁的娜塔莉亚·澳普琴科像往常一样去公园晨练。她是一名退休教师,每天都会绕着公园的湖边走三圈。巴哈迪尔在公园门口等了很久,看到娜塔莉亚独自走到僻静的长椅旁休息,立刻跟了过去。没等娜塔莉亚反应过来,他就掏出刀刺了下去,连续二十刀,直到对方没了呼吸才停手。随后,他扯掉娜塔莉亚耳朵上的银耳环,拿走她的手机,迅速离开了现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早上七点多,晨练的市民发现了娜塔莉亚的尸体,惊恐的尖叫打破了公园的宁静。警方赶到后,在长椅下找到了一枚模糊的鞋印,还从受害者的伤口里提取到了刀刃的金属残留,但由于公园监控老化,没能拍到凶手的样貌。“凶手下手极狠,明显是惯犯。”负责此案的警官在现场说道,眉头拧成了疙瘩。

3月18日傍晚,巴哈迪尔在基辅市中心的街头盯上了52岁的卖花人。当时卖花人正收拾摊位准备回家,巴哈迪尔突然冲过去,抢走她装钱的铁盒和脖子上的金项链。卖花人吓得尖叫着逃跑,巴哈迪尔本想追上去灭口,但看到远处有路人走来,便迅速钻进了小巷。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杀人的作案,也成了日后警方追查的重要线索。

3月22日,基辅郊区再次发生命案,39岁的护士下班回家时被杀害,尸体在路边的草丛里被发现,身上有多处刀伤,随身携带的皮包不翼而飞。短短十天内,基辅接连发生两起命案、一起抢劫案,警方意识到遇到了危险的连环罪犯,立刻发布了通缉令,描述了凶手的体貌特征——中等身材,深色头发,操着带有中亚口音的俄语。

巴哈迪尔看到通缉令后,知道不能再在基辅待下去。3月25日,他买了前往莫斯科的汽车票,带着抢来的财物再次返回俄罗斯。离开基辅前,他把从娜塔莉亚身上抢来的手机藏在了行李箱底层,这个举动后来成了暴露他行踪的关键。

四、莫斯科的连环杀戮

2015年3月27日,巴哈迪尔回到莫斯科,躲进了郊区的廉价公寓。此时的他已经完全被杀戮的欲望控制,作案频率越来越高,手法也愈发肆无忌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