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奈何情深缘浅是什么意思 > 第345章 夫人释权以退为进(第1页)

第345章 夫人释权以退为进(第1页)

金陵的冬日,难得有几日晴好。阳光透过精致的棂窗,洒在户部尚书府书房内,却驱不散那股无形中凝聚的沉重。谢砚之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几株在寒风中依旧挺立的青松,默然不语。他虽不言语,但周身那股比往日更加凛冽的寒意,以及案头那几份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机锋的弹章抄本,无不昭示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云映雪坐在一旁的暖榻上,肩伤虽已大好,但元气未复,脸色依旧带着几分失血的苍白,身上裹着一件银狐皮的斗篷。她没有看谢砚之,目光落在自己手中一杯氤氲着热气的参茶上,眼神却穿透了那袅袅白雾,落在了更深远、更莫测的朝局波澜之中。

她不像谢砚之那般,习惯于用沉默和冷硬对抗一切。她是商人,最懂得审时度势,计算盈亏,更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凯旋盛典的荣耀光环正在快速褪色,取而代之的是那无处不在、日益刺骨的猜忌与觊觎。皇帝那看似温和却暗藏审视的目光,朝堂上那些欲言又止、闪烁其词的试探,还有坊间悄然流传的、关于“财权兵权集于一身”的骇人流言……这一切,都如同无数细小的绳索,正在缓缓编织成一张足以令人窒息的巨网。

她知道,谢砚之不在乎。他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于国于民有利便可,至于个人荣辱、帝王猜忌,他或许从未真正放在心上,或者说,他已习惯了立于风口浪尖,以强横的实力碾碎一切阴谋。但此刻不同往日。往日他仅是孤臣,是帝王手中最锋利的刀。可如今,他权势太重,功勋太高,更手握神机秘藏回归,已然触及了皇权最敏感、最不容分享的禁区。更重要的是,如今他的身边,有了她云映雪,有了因“平倭债券”而影响力急剧膨胀、几乎掌控东南商脉的云氏钱庄。他们二人,一文一武,一财一兵,在世人眼中,已然形成了一个足以令龙椅上那位天子寝食难安的庞然大物。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硬顶,只会加速决裂,最终鱼死网破。必须有人先退一步,必须有人主动斩断那些引人生疑的纽带。

云映雪轻轻放下茶盏,瓷器与檀木桌面接触,发出清脆的一声轻响,打破了书房的沉寂。

“大人,”她抬起眼眸,看向窗前那玄色的背影,声音平静而清晰,“是时候了。”

谢砚之缓缓转身,深邃的目光落在她脸上,没有询问,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等待她的下文。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如今我们站在浪尖,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脚下已是万丈悬崖。”云映雪的语气没有任何波澜,如同在分析一桩普通的生意,“陛下之心,已生疑虑;朝堂之矛,已暗指向你。若再不有所表示,恐祸不远矣。”

“你想如何?”谢砚之的声音低沉。

“不是我想如何,而是我们必须让陛下安心,让那些谗言失去根基。”云映雪微微直起身子,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属于商场女诸葛的冷静与决断,“既然他们忌惮的是‘权’与‘利’,那我们便主动将这些‘权’与‘利’,交出去一部分。”

数日后,一份以“永乐女商首云映雪”名义上奏的奏折,被递送到了通政司,并很快摆在了皇帝的御案之上。这份奏折,没有华丽的辞藻,通篇以最恳切、最识大体的语气书写,但其内容,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在朝堂内外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奏折的核心,是三项“自请”:

“一请辞‘商政议事堂’主持之职。”奏折中言道,商政议事堂初立,旨在沟通官商,利国利民,如今框架已成,章程既定,理应由更具威望、更代表朝廷之重臣主持大局。云映雪自陈才疏学浅,且伤病未愈,难当此任,恳请陛下另择贤能。她只愿保留“永乐女商首”之荣誉头衔,以示陛下对商贾之关怀,自身则愿退居幕后,静心养病。

“商政议事堂”虽非正式官署,但其协调海贸、核定税则之权,隐然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机构。云映雪此举,等同于主动交出了手中最具影响力的行政干预权力。

“二献云氏钱庄部分股权及新型火器制造之利。”奏折中称,云氏钱庄能有所成,全赖陛下天威庇佑、朝廷政策支持。值此国朝喜庆之际,云映雪愿将云氏钱庄两成干股,无偿献于内帑,今后钱庄利润,按此比例,年年上缴,以供陛下宫廷用度及赏赐之需。同时,此番远征,侥幸设计之“开花弹”、“改良火箭”等物,其制造之法乃基于朝廷资源与匠人智慧而成,非一人之功。故恳请陛下,将此等火器之监造、量产之权,全数收归皇室所属之工坊,云氏绝不插手,亦不取分文之利。

献出钱庄干股,是将巨大的财富源泉与皇家共享,捆绑利益,示之以忠。交出新型火器的制造权,则是彻底断绝了外人关于她借此掌控军工、图谋不轨的猜疑。

“三陈‘水师轮戍’、‘火器监造分权’之策。”这最后一项,看似是为国献策,实则用意更深。云映雪在奏折中建议,东南水师连年征战,将士疲惫,且久驻一地,易生懈怠。不若建立轮戍制度,抽调部分精锐与北疆、内陆水师进行定期换防,既可锤炼各地水师,亦可避免大将长期专权于一地。同时,对于那关乎国运的《神机谱》与《精金秘炼法》,其后续研制、监造之事,关系重大,不宜由单一衙门或个别人总揽。建议分设数坊,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由陛下钦点不同亲信大臣分别督管,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两条策略,条条都点在了当前皇帝最敏感的神经上!水师轮戍,是针对谢砚之在东南水军中无可撼动的影响力;火器监造分权,则是针对那刚刚到手、令人垂涎又令人不安的神机秘藏。云映雪此举,无异于主动递上了一把可以削弱谢砚之兵权、分解其影响力的刀子,并且亲自为皇帝规划了如何下刀的方案!

这份奏折一经传出,朝野震动!

那些之前上蹿下跳、散布流言的官员,如同被掐住了脖子,一时失声。他们攻击的靶子——云映雪掌控商政、富可敌国、涉足军工——被云映雪自己亲手拆解得七零八落!人家连最核心的利益和权力都主动交出来了,你还能说什么?再说,就是逼人太甚,就是居心叵测!

而更多中立的官员,则在震惊之余,对云映雪这番“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举动,心生敬佩。尤其是在一些同样担忧外戚或权臣势大的老成持重之臣看来,云映雪此举,堪称明智保身、化解危机的典范。

御书房内,皇帝反复看着这份奏折,年轻的脸庞上神色变幻不定。他当然看得出云映雪此举是以退为进,是在主动释疑。但正因为看得出,他心中的忌惮才稍稍缓解了几分。一个懂得进退、知道畏惧、主动将权力和财富交还的臣子(哪怕是臣子的眷属),总比一个恃功而骄、紧抓权力不放的臣子,要让人放心得多。

云映雪交出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权力,而提出的“轮戍”、“分权”之策,更是说到了他心坎里。这让他感受到的,不仅是云映雪的“忠诚”,更有一种被理解、被支持的熨帖。

良久,皇帝提起朱笔,在奏折上缓缓批下:

“览卿所奏,忠悃可嘉,深体朕心。所请之事,准奏。着有司依议施行。卿抱恙在身,宜安心静养,勿再劳神。”

旨意下达,一切尘埃落定。

云映雪顺利辞去了商政议事堂的职务,交出了新型火器的制造权,云氏钱庄的两成干股也完成了移交手续。朝堂上关于谢砚之与云映雪的流言蜚语,瞬间平息了大半。

尚书府内,云映雪接到旨意,神色平静,并无失落,反而像是卸下了一副重担。她看着身旁依旧沉默的谢砚之,轻声道:“退一步,并非怯懦,而是为了将来能走得更稳,更远。锋芒毕露,终非长久之道。”

谢砚之握住她微凉的手,虽未言语,但那紧抿的唇线微微松动了一丝。他明白,这一局,是云映雪以惊人的魄力和智慧,为他们赢得了一口喘息之机,将迫在眉睫的危机,暂时化解于无形。

以退为进,释权保身。

这一手,堪称教科书般的政治智慧。

喜欢何奈?何奈?应是缘浅情深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何奈?何奈?应是缘浅情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