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自我见过的那些邻居比亲戚还亲的暖乎劲儿,那些一家有难百家帮的实在劲儿。”刘子洋一拳砸向疏邻者的胸口,徽章的光顺着拳头钻进去,疏邻者“嗷”一嗓子惨叫,身上跟烧起来似的,冒起灰黑色的烟,“邻里亲近不是麻烦,是福气;互相帮忙不是拖累,是情分;守望相助不是多管闲事,是过日子的底气。没了邻里情,就像住大房子里的孤家寡人,再富也冷清;没了互相帮衬,遇着坎儿就难迈;没了街坊守望,日子过得就不踏实——这些,你这种人永远不懂。”
趁着疏邻者被光困住动弹不得,赵虎的激光束“咔嚓”一下,把那金属疙瘩切裂了。核心碎的时候,“啪”一声脆响,变成无数小灰点,跟烟似的散了。家常堂里的疏邻雾,眼看着就退了,那个骂老人的人,赶紧跑过去帮老人捡菜,还说“我送您回家”;因为槐树吵架的两家,开始一起想办法挪树,说“先把树挪开再说”;那个靠在亲邻碑上玩手机的中年人,收起手机,看着有人开始互相打招呼,也主动对旁边的人笑了笑。
疏邻者看着大伙儿脸上慢慢有了点热乎劲儿,气得嗷嗷叫,身子化成一缕黑烟,撞破家常堂的窗户,跑了。“他跑了,但‘疏邻雾’的渣渣,至少得三天才能散干净。”赵虎跑到窗边,望着黑影消失的地方,“坊里的邻里情谊是有点回暖了,但好多人还是不好意思跟邻居搭话,跟刚认识似的,还不太适应亲近。”
刘子洋捡起地上的忆邻饼,饼上用芝麻拼的“邻”字,虽然有点糊,可看着就带点热乎气儿。“没事儿。”他递给一个还在那儿不好意思的阿姨一块,“邻里情这东西,就跟老朋友似的,闹了别扭,说开了就好了。只要有人先敲开邻居的门,有人先送碗热乎饭,有人先帮邻居搭把手,就像先递根烟,慢慢就能把这股子疏远劲儿吹散了——这叫‘复邻效应’,专门对付那见了邻居就躲的毛病。”
宋悦薇的检测仪上,亲邻坊的“邻里情谊指数”开始往上爬,从1%到了9%,离正常的90%还差老远,但那线是往上走的,稳当得很。“疏邻核心碎了之后,那‘冷陌波’弱了98%,但已经养成的那点疏远的毛病,还得慢慢改。”她调出几个街坊的样子,“你看,菜园张把狼狗牵走了,篱笆也拆了点,说‘谁想吃菜,自己摘,别客气’,虽然脸还红着,但话挺实在。”
苏清颜把剩下的忆邻汤,分给坊里的人。喝了汤的,脸上那股子冷漠劲儿慢慢少了,有人把涂脏的亲邻碑擦了擦;有人把扔了的《亲邻录》残页捡回来,说“晒晒还能看”;那个靠在碑上的中年人,也站直了,看着有人在搬槐树,走过去搭了把手,说“我力气大,我来”。
刘子洋站在家常堂门口,看着坊里的人,慢慢开始互相打招呼,有人还站在门口聊了几句,听着那些“吃了吗”“今儿天气不错”的话,空气里那股子冷清劲儿,慢慢变成了热乎气儿。他知道,疏邻者跑了,但熵组织的坏主意还多着呢。他们搞坏了节俭,让人败家;搞疏了邻里,让人孤立;这些招数看着不一样,其实都是想把人变成只顾自己、没人帮忙的孤家寡人,最后遇着事儿扛不住,任他们拿捏。
夜风吹过家常堂的窗户,带来亲邻泉的甜味儿和各家做饭的香味儿。刘子洋低头看着手里的灯笼灯碎片,上面的“邻”字虽然模糊,可那笔画里的热乎劲儿,还是能看出来点。他把碎片递给赶过来的老坊主邻伯:“好好磨磨,它还能照着大伙儿亲如一家,热热闹闹过日子。”
邻伯攥着碎片,手抖个不停,眼泪都下来了:“我知道。”他的声音有点哑,带着股子激动,“我要重新写《亲邻录》,从谁先跟邻居打了个招呼、谁先送了碗热饭开始记,一件一件来,让年轻人看看——邻里亲近不是麻烦,是福气;互相帮忙不是傻,是情分;街坊和睦,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就算一时糊涂、疏远过,也能再亲近起来;就算忘了邻居的好,也能慢慢想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刚亮,第一缕光洒在收拾利索点的家常堂里。几个早起的老街坊,正把散落的桌椅归位,有人拿着胶水,小心翼翼地粘亲邻碑的碎片,动作慢,但特认真。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碑上,亮堂堂的,像颗慢慢热起来的心。
刘子洋走到坊口的近邻桥,看着大伙儿在拆井边的墙,有人还搬了个石桌石凳放在井边,说“以后打水累了,能歇会儿,还能聊几句”,一个孩子拿着个皮球,跑到昨天吵架的李家院子门口,怯生生地问“能一起玩吗”。宋悦薇的影像调出亲邻坊的指数曲线,从1%爬到15%,线还是陡,但一步一步往上走。
“老板,疏邻者跑之前,给熵组织发了点东西。”宋悦薇的表情严肃起来,“好像是在定位……全世界所有邻里关系好的地方——那些促进邻里交流的活动、互助小组、社区聚会、记录邻里暖心事的故事集。”
赵虎放下手里的活儿,皱着眉:“他想让全世界的邻居都变成陌生人?”
“不止。”刘子洋看着那个和李家孩子一起玩球的孩子,“他说的那‘会过日子’,根本不是会过,是想让人变成孤孤单单的,没人帮,没人问,最后一点点被孤立,自己把自己憋死。没了邻里情,就没了生活的温度;没了互相帮衬,就没了过日子的底气;没了街坊守望,就没了安全感。这才是熵组织的坏心思:让人在孤立中慢慢变得冷漠,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苏清颜给那一起玩球的孩子一块忆邻饼,孩子咬了一口,指着远处正在一起挪槐树的大人说“他们在一块儿干活呢”。孩子的爷爷听见了,拆墙的手更快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
刘子洋看着这光景,攥紧了手里的灯笼灯碎片。“邻里情是生活的糖,互助是日子的桥,守望是心里的暖。只要还有人愿意跟邻居亲近,愿意互相帮忙,愿意热热闹闹过日子,熵组织就别想得逞。”他转身往家常堂外走,“咱们守的不只是这一个坊子,是那份远亲不如近邻的实在劲儿,还有靠这股子劲儿攒起来的热乎日子。”
坊里的广播,开始放《亲邻坊坊歌》,调子挺热乎:“亲邻坊,暖洋洋,东家西家像一家;你送菜,我送汤,互相帮衬心花放;遇着难,齐帮忙,街坊情谊比金强……”歌声一出来,更多的人走出家门,有的帮着挪槐树,有的给邻居送刚做的早饭,有的就在那儿看着,脸上带着笑。
天慢慢黑了,家常堂的窗户透着光,邻伯带着老街坊们,正连夜写新的《亲邻录》呢。坊里的路灯亮了,照着晚归的人,有的手里提着邻居送的菜,有的在听老人讲以前的热乎事儿,脸上有点累,但透着股子暖乎劲儿。
刘子洋站在亲邻坊的坊口,看着坊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腰上的青铜徽章有点热乎。他知道,熵组织不定啥时候又会来捣乱,用更阴的招儿,毁人稀罕的东西。但只要还有人愿意邻里相亲,愿意互相帮衬,愿意热热闹闹过日子,这仗就还得打下去。
夜风吹过亲邻坊,带来点泉水的甜和饭菜的香。远处的家常堂里,传来老街坊们的笑声,夹杂着孩子们的打闹声,说着谁谁谁又和邻居好了,谁谁谁又帮了啥忙,虽然有点吵,但听着特舒坦,像首唱不完的热乎歌谣,在夜里飘着。
仗,还得打。但那点盼头,也一直都在。
喜欢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