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玛玛做的。
但是我不爱戴帽子,所以出门就把帽子摘了,回家前把帽子戴上——可她每次都知道我在外边玩不戴暖帽,我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
与岑叹了口气,“她摸摸你头发不就知道?帽子戴久了,头发也是热的。
她伸手摸到你头发不暖和,自然知道你背着她有没有戴帽子了。”
她思考一下,恍然大悟地看着他,“原来如此!”
他被她的模样逗得大笑。
笑声极其畅快,与孩童们的笑声混杂在一起,一时竟也辨别不出谁是谁的。
与岑说,“我每年都盼望着来你家吃的这一顿饭。”
连朝应承,“因为很好吃,是不是?”
他点点头,“好吃,又暖和。
以前还在老家里,虽然也是一家人围坐吃饭,却很讲究规矩。
还有兄弟几个,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因此所谓的团圆吃饭,无非是顺应时节的过场——可是在你家中不一样。”
与岑微微笑着,看向她,“菜是时令菜,也是喜欢吃的菜。
人是至亲人,是想要共处、心生喜悦的人。
所以不必顾忌,只需要和想结伴的人,做想做的事,随心而动,这样就好。”
她依旧笑着,安静地听着,似乎陷入沉思,垂眼的时候,睫毛有很浅地,一痕灰鸦色的残影。
彼此沉默了片刻,他亦知道刚才说的话,也许有些冒失,整理一下心绪,他换了个话题,“拜敦已经议罪下狱了。”
她微微有些讶然,“这样快?”
淳贝勒说,“谋定而后动,”
他话说了一半,不远处小孩儿拿长竹竿子挑爆竹,他索性就以此作比,“就像点爆竹似的,火药都包好,只等点燃引线来听响,哪儿有边包爆竹,边点引线的道理。”
她因为他这个新奇的比喻莞尔,他见她笑,自己也欣然跟着笑。
她问,“那我阿玛,今年能回家过年吗?”
与岑说,“恐怕不能。
黄举案牵连重大,又涉及到先帝朝的冒赈,盘根错节,千丝万缕。
不到下定论的那一日,他暂时还回不了家。”
他宽解她,“等尘埃落定,自然会赦免他,也会恢复敬佑的功名,你放心。”
她并不奢求那么多,勉强弯了弯嘴角,“最后能平安就好。”
他又说,“下午请了宫中的王太医来家里看看,年前开些药,再调理调理。
只是我等会就要走,你千万记得,让他也顺道替你把脉。
我提前嘱咐过,只怕他忘了。
送来的节礼里,额外包了些滋补温养的药材,就算无恙,闲来当茶水吃,也是无碍的。”
她一一地应下,听他这么说,笑道,“药哪里是能胡乱吃的。”
他耐心解释,“譬如黄芪、甘草、枸杞、菊花这些,都可以当茶吃。
黄芪尤其好,是提气的,每日给老太太取些黄芪片兑温水喝,你也喝些。
我知道你是从不在养生上留心,爱重身体的事情,便让我来替你做吧。”
他们走了很长一段路,路过翠云庵,里面的比丘尼在诵经敲钟,悠扬的钟声,和煦的晴光,浮世中难得的悠闲惬意,就像蚂蚁成群结队,缓慢有序地爬上石阶。
绕回
家门前,家里有客人,他不愿搅扰,便命四喜、五福代他进去传话,他不知为何,心中生出些疲倦与不舍。
之前或许也有过,但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出入宫禁办差也好,人情之间的来往酬答也罢,都是为了替自己挣一条路,所以无所谓疲惫倦怠,可如今他忽然觉得,那些宴饮、交际、风光也好,得意也罢,所带给他的成就与快乐,都比不上刚刚和她一起走过的,再普通不过的一条胡同巷。